◎朱建霞
在我看来,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条河流,它流向浩瀚的大海,延伸至遥远的彼岸。同样,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亦如同一面镜子,让读者得以借此审视自身。在他人的人生故事中寻觅到自己的影子,这无疑是一种奇妙的体验,不是吗?
恰巧,我手头正有一本张希良所著的散文集——《雨水洗过的世界》。这一充满诗意的意象,激发了我无尽的遐思:经过雨水洗礼的世界,究竟呈现出何种面貌?它是否显得清新、洁净、透明,抑或……翻开书页,七个章节,各具雅致之名,宛如通往本书的七道门扉,读者既可依序探索,亦可随意开启其中一扇,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窥探他人生活的片段。汶水拾贝、潍上春秋、真情回望、故园深处、生活哲思、流光剪影、揽胜记游,逐篇翻阅,细细品味,仿佛墨香在鼻息间徐徐飘散。
这是一本既有情感温度又有思想厚度的书。它的温度,体现于一个凡人温热的过往。书中渗透的心性、品格和意志,透过文字的细密纹理,呈现出一种经过深刻内省后,强烈而浓郁的情感体现于字里行间,是那种沉潜之后,鲜明浓郁的情感。
生活提供什么,他就书写什么,作者以真实的笔触,记录了个人的亲情、友情、家国情感,以及对乡野风物民俗的情有独钟。
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当如是。
本书之厚度,并非指其篇幅之冗长,而是指其内涵之丰富。作者凭借半生之生活经验,厚积薄发,将个人情感融入每一篇文字之中,历时两年,创作并发表了三百余篇文章,最终汇集成此书。每篇文章皆如同精心雕琢之宝石,闪烁着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对人性的细腻体察。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领略作者之智慧与幽默,更能体会到心灵的共鸣与思想的启迪。
一本书的厚度,源自它涵盖的时空广度和深邃的内涵,可以说,这本书构筑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宇宙。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及批评家刘勰,在其著作《文心雕龙》中提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观点,这或许是对文学境界的极致描绘。在《雨水洗过的世界》一书中,我们似乎能够窥见作者从童年到中年的成长轨迹;随着作者的笔触,我们漫步于其故乡的旧地,又踏上向远方探索的旅程,体验中国西藏的西部风情……
在阅读此书时,我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与和谐的心境,这主要归功于作者那真诚而朴素的文风。同时,作者在书的开头提及了他的母亲,这一举动无疑触动了读者内心深处最温暖、最柔软的情感。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并未刻意追求跌宕起伏的风格或宏大的结构,而是以一种平和、从容的笔触,缓缓叙述,不急不缓,恰到好处。正如古人所言,“绚烂至极归于平淡”,这不仅是对人生的描述,也是对写作艺术的阐释。书中文章的质朴之美,让我仿佛听到了时间的流逝和那些隐秘的花开之声。那些花儿,虽平凡无奇,如梧桐花、槐花、枣花,以及小麦的花……这些花,也曾经绽放在我们的童年。
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终生信奉的写作原则是自传式写作。更早之前的美国哲学家、文学家,兼博物学家的梭罗,说过这样的话:“我对于每一个作家,都不仅仅要求他写他听来的别人的生活,还要求他迟早能简单而诚恳地写出自己的生活。”张希良的文章从生活中来,他真诚地写下的生活,让我从中也发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对于我的人生,也有了更多的反省或启迪。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人生边界,这是阅读的重要意义之一。
在我的印象里,作者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热闹的世界里,他是安静待在角落里的那一位,他的智慧由此在孤独中孕育、唤醒和激发。这本书和源源不断见诸期刊报纸的文字,就是明证。岁月逶迤而过,紧迫的心情和执着地努力,让作者始终拥有新鲜的体验和独到的发现。
寂静中更容易拾得沉淀,我不能说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脍炙人口的,但我从众多的文字中,发现作者持有的一种身份上的自觉,无论是在写作意义上,还是具体的生活意义上,均是如此。这可以理解为作者的一种禀赋,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内心的一种修养。执着而又达观,这种心态与精神向度的呈现,也是作者文笔成熟的标志之一吧。“很长时间,我站在窗前,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只是望着窗外崭新的世界发呆、愣神。”这是作者在与本书同名的一篇文章中所写下的一段话,这种思维的停顿,或是头脑暂时的空,更或是一种广和深。
写抒情类的散文,情感的浓度拿捏非常重要,欣慰的是,本文的作者没有流于过分抒情:“人类是需要慢下脚步,看看星空的,寻找属于自己的那颗星,需要我们公平公正地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作者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颗星》一文中这样写道。此段话语,我认为不但有与诸君共勉的意思,还有着作者自己的清醒与自觉。
想起罗振宇在2024年跨年演讲中说过的一句话:“一具体,就深刻。”我再加上一句:“一细节,就生动”。张希良对于生活情境的具体描述,对于生活细节的准确还原,使他的文章充满了感染力。苏轼在他的《文说》中,谈到自己的文学主张:“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仅凭这一句,便道尽了散文写作的诀窍。
一个人的文字是其心灵的自传,在第七辑“揽胜记游”中,有几篇关于出游美国的文章,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作者以自己的亲身体会,亲眼所见及亲耳所闻,进行了独立思考,所发表的言论引人深思。可以说,这几篇文章极富有文学性,也兼具了思想性,值得反复阅读。
活出真性情才不会虚度人生,细细读完《雨水洗过的世界》,如其名字,我的心灵世界,也仿佛被雨洗涤过。这雨是春雨,带着新鲜和美感,新旧代谢,不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