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向新力”助推文创“破圈”

(2025年03月07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宋玉璐

  当下,经济与文化深度交融,文创产业已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创产品不仅是纪念品,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表达的生动载体。文化是无形的,文化的载体是有形的,文创产品的关键在“创”,以文化为魂,融入独一无二的创新创意,才能不断激活文创“向新力”,助力文创产品持续“破圈”。
  创意要落地,就不能远离生活。市场和消费者所喜爱的文创产品,绝不是束之高阁的“阳春白雪”。去年年底,“如见丨一蓑烟雨·苏轼展”互动区里,身着宋代服饰的工作人员全神贯注地按照顾客要求制作“东坡肉”,一整套行云流水般的无实物表演,情绪价值拉满;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麻辣烫毛绒产品,其搭配“过家家式”互动体验,迅速火爆全网;西安“绒馍馍”、新疆馕饼子、苏州“蟹黄黄”等毛绒产品遍地开花,生动有趣、可爱可及,都是这些文创产品“出圈”的共同特点。
  同时,文创产品在设计制作上要深挖文化内涵,破除同质化、低端化困境。文创产品的同质化严重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整体。拿冰箱贴这一最普遍的文创产品而言,从中国国家博物馆“销冠”凤冠冰箱贴,到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天宫藻井冰箱贴、杭州博物馆的“腮红小破杯”等,每件都是一“贴”难求。一个小小的冰箱贴里微缩了一方中式美学,早已成为微型的文化艺术品,满足了人们对文物细节的欣赏和收藏需求。反观一些地方,大量粗制滥造的旅游纪念品充斥市场,这些产品往往只是简单地将当地标志性元素印在杯子、钥匙链等常见物品上,缺乏对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设计,毫无特色与创意可言,阻碍了文创产业健康发展。
  此外,借助科技也是文创产品创新的重要路径。利用数字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手段,开发数字化文创产品,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在地铁站里,掏出一枚“玉玺”盖章进站;在公交车上,手持一块“把子肉”刷卡乘车、再比如一些博物馆推出的线上展览、数字文物互动体验等,打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让更多人能够便捷地感受文化的魅力。科技融入、文化赋能,是文创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文创IP是连接文化与消费的重要纽带,有助于将“好创意”变成大生意。只有深挖当地历史文化内涵,讲好文化故事,融入现代人的奇思妙想,做好产品创新开发,才能让文化在创新中绽放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