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地朝下一个春天走去

(2025年03月07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薛静

  这不是一本适合一气读完的书,因为书中那化不开的思念,浓郁得就像一张挣不开的网,读得越多,陷得越深。作者丁小军(笔名不良生)在春寒料峭的三月,失去了母亲。此后两年,从春入冬再到春,他用随笔的方式,记录下了从前与母亲朝夕相伴的点点滴滴,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看似都是寻常生活,却在某个时刻,忽然汇聚成汹涌的河,是为《云上》。
  除了沿着四季的顺序,丁小军的写作随意而简朴,几乎是想到哪写到哪。上一章还是回忆小时候离婚的母亲带着自己艰难地生活,下一章就是看着母亲留下的旧皮鞋无声沉默。有时候写一场梦境,有时候回忆母亲坚韧的性格。碎片化的章节,拼凑出一个最平凡不过的母亲形象:自尊自爱、坚强勇敢。她可以在面对流言蜚语时果断地选择离婚,带着年幼的儿子去往别处生活;也可以在端午、春节时准备好粽子、肉圆等节日食物,与亲人一起分享佳节的快乐;还可以在患病之后积极配合治疗,用乐观的态度感染着身边的人。
  片段性的回忆,也逐渐融合成了一对母子的相处日常。第一次坐升降式电梯,骑电动车在雨中穿梭,互发短信报平安,去早餐店里点两碗鱼汤面……这些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林林总总,原来就是生活的全部。拥有的时候,并不觉得这些事情多可贵,因为触手可得。一旦失去,就像丁小军说的那样,“时刻淹没我,又迅速抽离,让我怅然若失。”作者已经努力做到克制地叙述了,他也不想写一本渲染苦难、泛滥煽情的肤浅之书,可是对母亲的爱,怎么能仅仅因为自己的清醒冷静,就该变得严肃疏远呢?
  这肆意宣扬的情感,原本就是母子之间最天然的纽带。有些批评说这部作品“一直抒情而过于腻歪”,但更多人,感动于这对母子的日常,感动于儿子对母亲的追忆、不舍,就像夏天拂过脸颊的风,冬夜安静飘过的雪,绵长悠远。至于我,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会走神,不由回想自己与家人相处的时光,自问是否都记得过去的事情。父母辛苦劳累一辈子,他们幸福吗?可曾有过什么遗憾?丁小军在写他的母亲,可是有些话,又何尝不是他对我们说的:我们生而为人不得不面对的失败与伟大。
  生而为人,总是要面对很多失败的。不管是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子女。相互之间给予的爱,可能是一份失败的付出,或者对方不领情,或者想回报这份爱时,对方已经无法接受了。生而为人,也总是会有许多伟大的体验。第一次分享成功的喜悦,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事情。现实让我们明白,分离是迟早的事,但在那之前,认真地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小事,珍藏好与家人相处的每一点时光。
  我想起几年前曾经采访的一位返乡农人,放弃一线城市的事业,回家乡承包了一块土地种大棚。问他返乡的初衷,他沉默很久,说父母去世了,家里的地不能荒了,于是回来了。他又说,父母走了,自己才算真的成长为一个大人了,因为再也没有人会拿自己当孩子看了。时至今日,回想起这些话,我依然会忍不住落泪。“有家可归”,是这世上最美的四字风景,家人在的地方,就是最安心的“家”。
  生老病死,是人类永远无法回避与缺席的命题,而时间,终将治愈一切。书的最后一部分,主题为“再相见”。经历了那么多不舍,在用力“挽留”之后,作者终于懂得,终究要学会“放手”,哭哭笑笑地继续走下去。那就勇敢地走下去吧,像来时那样,热烈、真实地活着,勇敢地向着下一个春天走下去。或许有一天,人们终会在云上相见。或者会哭,可能也会笑,笑中带泪地说一句:“好久不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