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女诗人单为娟

(2025年03月21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言谙

  《东武诗存》收录诗歌三千五百七十首,行世二百余年。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诸城人王庚言编纂这部诗集,汇集了元代到清朝嘉庆年间已故诸城人写的和外籍人写诸城的诗歌十卷。卷十又分上下,卷十下又分为闺秀、流寓和方外三部分。“闺秀”收录了唯一一位女诗人的七首诗歌。
  她叫单为娟,字茝楼,号纫香,高密人,生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卒于嘉庆十五年(1810年)。十九岁那一年,单为娟嫁到了诸城巴山王家,丈夫是王玮庆。单为娟先后孕有三子,都不幸夭折了,自己也因病去世。四年后,王玮庆中进士,官至户部侍郎。王玮庆深切怀念和单为娟在一起的日子,搜集整理妻子的遗作,得五十八首,结为《碧香阁遗稿》,付之枣梨而行世。
  单为娟的父亲单可玉,号莱鸥。单可玉的母亲乃高密望族老木田李家李元直的闺女。李元直还有四个儿子:李高、李怀民、李叔白、李少鹤。其中,怀民、叔白、少鹤是清代高密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李怀民为首倡者。单可玉从小跟怀民、叔白、少鹤三位舅舅学诗法,颇得真传,著有《莱鸥诗抄》等。
  单为娟自小从学于父亲,诗风直承高密诗派。她以日常入诗,冷色中诗意淡远,也有些忧郁。如《月夜病中偶成》:
  半窗新月明,皎皎光无缺。
  照我窗前帷,通身疑是雪。
  又如《忆家》:
  独对寒灯百感生,霜天嘹唳雁魂惊。
  夜来时有归乡梦,犹听双亲唤小名。
  诸城巴山下,王家遗留一栋老宅,应是岁月不经意间的遗留,偶有凭吊者走近,用陌生的目光探寻熟悉的旧痕,报以迥异的怀思。
  老宅面阔五间,正中开堂屋门,左右各两间。三层石为房基,石基表层被整饬过,与之上的青砖墙新旧不协调。墙上开窗四间,以年代算,原初应设木槅窗,后改推拉木框玻璃窗,窗下青砖风化。斜坡屋顶铺小青瓦,正面因增出屋檐脱落,修葺时更换为红楞瓦,与原风格极不协调。按小青瓦的铺设规范,屋檐原本可能设有瓦当和滴水,之下为增出木椽,如今都不可见。
  久不住人,房屋已然荒废,每年,屋顶生茂草,经霜后又逐渐枯萎,如此循环往复,仿佛在唱一支挽歌,可惜人听不懂,而那听得懂却不善言辞的砖石,今昔之间愈加沉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