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我
亦可闪耀

(2025年03月21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宇琪

  “生命久如暗室,不妨碍我明写春诗。”电影《小小的我》在未上映时,被许多网友打上了“苦难片”的标签。实际上,这是一部温情片,没有刻意煽情的内容,但也会被不认命的主人公爆改人生的决心所感动。《小小的我》以脑瘫患者刘春和为主角,通过他的日常生活、家庭关系以及社会遭遇,展现了一个被忽视的生命如何在偏见中“重生”。
  刘春和是一位独立、坚韧的青年,他渴望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却不得不面对身体带来的种种限制。易烊千玺在片中的表演堪称惊艳。他摒弃了以往的偶像形象,通过极致地自我突破,将刘春和这个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肢体动作的细微控制、眼神透露出的复杂情感,易烊千玺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尤其是在讲述《苔》的那段戏中,刘春和站在讲台上,身体颤抖扭曲,但却坚定准确地说出那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不仅是对诗歌的讲解,更流露出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影片中,刘春和与外婆共同生活,外婆操办着老人合唱团,她的活力与乐观给了刘春和支持。然而,刘春和的母亲却因“想要保护儿子”的念头,无形之间给予了刘春和许多压力。在影片故事里,除了外婆、母亲,还有一个关键人物雅雅,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刘春和。不过,任何人可以是刘春和生命里的一部分,也可以完全不是,纵使“天崩开局”,他还是找到了认真活下去的勇气。
  杨荔钠导演以细腻的镜头语言和克制的叙事节奏,将刘春和的生活状态和心理世界完美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影片采用了“半纪录片式”的风格,大量的时间留给了刘春和自己,个人独角戏般地强力输出,形成了情感震撼。导演的镜头语言,将焦点集中在刘春和的内在世界,而不是他身体上的不便。这种处理方式,既给现实中与主人公相同的脑瘫患者留了一份隐私,也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刘春和的坚韧与不屈。
  公交车上摔倒,外婆与司机乘客争执未果,投诉信换来了具有讽刺意味的“米面油”;热情美丽的雅雅抽出了被悄悄握住的手,将他一人留在景区门口,给未完的诗歌一个意料之内的结尾;一家人瞒着他生下妹妹,在他正准备接纳这个正常的婴儿时,被惊惧的母亲一把推开;咖啡店雇用他,既不是认可他的劳动力,也不是同情他,而是为了抵税;努力很久,一心想要考师范大学,却迟迟没收到录取通知书……当所有的希望都破灭时,刘春和吃下了自己做的最甜的糖果,咽下了自己20年来最苦的泪水,怀着“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想法一心赴死。万幸的是,外婆及时发现了刘春和的自杀行为,美好的生命没有就此陨落。
  因为外婆的治愈,刘春和最后与生活以及母亲“和解”。那封被延时发现的录取通知书,也让主人公迎来了之后的“春和景明”。
  “刘春和”们在这个世界上与那么多眼神碰撞,认识了恐惧、怜悯……于是他们变得更加勇敢、强大,跌跌撞撞地从自卑走向自信。影片以平等的视角呼吁观者尊重残障群体,理解和共情他们,并尽可能地施以帮助。“以电影看人生”也让许多残障人士找到了共鸣和慰藉。
  不过,《小小的我》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残疾人如何融入社会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打破偏见的启示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