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良俗 润心无声

(2025年05月09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孙希明 文/图
  一天时间办完丧事,没有大摆酒席,没有披麻戴孝,所有亲朋和前来帮忙的村民午餐都是大包子……前不久,在村里红白理事会的帮助和监督下,寿光市上口镇河疃村村民张华坤将父亲的丧事操办得简约肃穆。这是河疃村深化移风易俗的一个缩影。多年来这个村庄抓好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的同时,注重倡树新风良俗,推进文化振兴,让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成为村庄新名片。
  除了丧事从简,文明祭祀也在河疃村变成现实。5月7日,记者在村西的绿色公墓内看到,这里郁郁葱葱、整洁卫生,墓碑前没有烧纸和鞭炮的痕迹,只有一束束鲜花寄托着人们的哀思。村党支部书记张佩义自豪地说:“我们村前几年就完成了绿色公墓改造,不但迁移到离村庄较远的地方,而且平坟卧碑,统一标准,是寿光最早完成公墓改造的村庄之一。每逢清明等节日,大伙文明祭祀,村干部也不用为防火问题操心了。”
  陈规陋俗要剔除,但必要的人文关怀需彰显出来。据张佩义介绍,村里男性去世,丧事一天时间,而女性则两天,这是村里考虑到女性的丧事涉及娘家的亲属,这样能给予逝者和其亲属最大的尊重,因此受到乡亲们的好评。
  薄丧重要,厚养更重要。河疃村定期评选“好儿媳”“好家庭”等,党员和干部个个争当孝子孝媳,倡导尊老孝老之风。同时乡贤们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村里的“功德坊”上记者看到,有一位名叫张云路的在外人士事迹感人,他在广东居住,20多年来,每逢春节便给村里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慰问金,从未间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桑梓情深和敬老美德。
  在河疃村采访,记者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除主街以外的每家每户门前,都有一块用护栏圈起来的绿地,有的种菜有的栽花,风情各异。村民李凤云家的绿地上既有生机勃勃的大葱,还有开枝散叶的葡萄,既好看又实用。“原先是空地的,大伙乱堆乱放,影响村容村貌,后来村里统一规划,出钱给大伙配套围栏,我们既当小菜园也能当小花园,太好了!”李凤云告诉记者。
  新风良俗入民心,村庄振兴上台阶。记者了解到,河疃村各项事业齐头并进,成为远近有名的模范村、文明村,先后获得了“省级文明村”“潍坊市文明村镇”和“寿光市移风易俗先进村”等殊荣。
  图为河疃村建设的文化广场和文化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