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林峰
通讯员 张文浩 文/图
潍坊华夏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积极推动技术创新,联合吉林大学等知名高校,成功研发出动力换挡和CVT大马力拖拉机,技术性能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山东悍沃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突破多项重型拖拉机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实现动力换挡、无人驾驶,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今年以来,经济区聚焦提“质”焕“新”,顺应产业升级导向,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推动辖区企业发力“新制造”,开辟“新赛道”,激活经济发展“新引擎”。
作为移动商业方式和城市软装理念的提出者和倡导者,山东街景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自主创新,目前已设立杭州工业互联网中心、上海产品设计力中心、深圳产品智能化中心等,参与制定首部城市家具国家标准。面对全球化交付需求,街景自主开发出场景设计工业互联网系统——摩埃岛,完成了从用户需求驱动到AI智能场景设计、再到柔性智造交付的全业务链数字化闭环。
在王后家纺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公司产品“真丝四件套”泛着柔和光泽,抑菌防螨的科技棉被蓬松柔软。“这款‘舒柔’系列被芯,用的是传承600年的鲁锦绗缝手艺,虽然定价比普通品牌贵,但老顾客复购率超过40%。”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王后家纺制造精品的秘密,藏在两根“针”里。一根是传承百年的“老针”——保留手工绗缝等32道传统工艺,从新疆长绒棉到意大利提花设计,每个环节都延续着老字号“斤两十足”的诚信传承;另一根是科技创新的“金针”——公司投入年营收的15%用于研发,先后获得10余项专利技术,让传统家纺具备调温、抗菌等智能特性。
科技创新驱动,让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经济区依托服务企业专员制度,组织干部“一对一”包靠企业,定期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了解生产经营情况,精准锁定企业发展的共性堵点和个性难题。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建立“一企一策”服务机制,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进度清单“三张表”,聚焦企业融资需求、人才缺口、技术瓶颈、市场拓展等方面的需求,逐项明确解决路径、提供解决方案,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一站式、全流程”服务,确保问题“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
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与产业基础,经济区聚焦延链、补链、强链,紧盯行业强企、创新招商模式、构画发展路线,打出“招大引强、补链成群”的“组合拳”。该区精心绘制招商图谱,整合辖区闲置厂房、低效用地等资源,聚焦主导产业,明确招商突破方向。同时,积极探索“以商招商”模式,鼓励企业牵线搭桥,吸引上下游企业落户,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片”的集聚效应;大力推行“园区招商”,发挥特色园区的集聚效应,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为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