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银耳变身“金疙瘩”

(2025年05月25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四年在查看银耳的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刘晓杰 文/图
  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年来,潍城区望留街道崔家庄村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种植技术优势,大力推行新品种、新技术,让银耳种植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5月22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崔家庄村的潍城区科利傲农产品种植家庭农场,在23℃左右的“智慧方舱”内,一段段银耳菌棒整齐排列,工作人员穿梭其间,熟练地采摘着一朵朵银耳。
  “我们一共种植了3个‘智慧方舱’,每个舱装有银耳棒1400多段。从4月20日开始种植,生长期40天左右,目前银耳已进入采摘期。”潍城区科利傲农产品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四年说,现在他们每天早上采收,随后及时将新鲜银耳送往市区的商超和酒店。
  银耳好看又好吃,是一种食药兼用菌,被誉为“菌中燕窝”,其种植周期短、产量高,市场前景广阔,是名副其实的“金疙瘩”。“但银耳种植难度高,要经过制作菌包、灭菌、接种、发菌等多个环节,且对温度、湿度、氧气等生长因素要求较高。”王四年介绍,他们通过前期考察、调研,成功引进银耳种植技术,今年3月建了3个小型“智慧方舱”,并配套引入食用菌恒温恒湿智慧种植设备、物联网系统,运用5G技术为银耳生长提供优良稳定的环境。
  为优化银耳生长环境、提高种植品质,王四年采用工厂袋料栽培技术,打造了标准化银耳生产库房,配备通风、采光等设备,对光照、温度、湿度等生长环境要素进行调配,创造最适合银耳生长的环境。
  “‘智慧方舱’的环境设置突破了银耳种植的季节限制,同时还能有效阻隔病虫害,大大提高了银耳出菇率和产品优良率,种出的银耳营养丰富。”王四年告诉记者,种植银耳的同时,他们还种植金耳。采用智能化种植,一个人可以管理多个方舱。
  “等我们形成完善的种植经验,可以免费向周边村民传授技术,让他们广泛发展庭院经济。”王四年说,他们将为村民统一提供菌种、技术和设备,对种植全过程实施远程在线指导,并回收成品银耳,保证农民收益最大化。
  说着,王四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一段菌棒长3朵银耳计算,一朵可以卖到4至5元,一个方舱1400多段菌棒,可实现收入2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