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真真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民营经济内生动力的重要因素。近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为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准确把握营商环境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积极作为,多管齐下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用心打造稳定可预期的政策和法治环境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提高政策和法治环境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预期性,一方面可以引导民营企业规划实施周期更长的经营战略,保证民营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另一方面能够降低民营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
具体而言,一是提高惠企政策落地成效。分级分类编制暖企惠企“政策包”,借助数字技术应用提高政策覆盖面和精准度,推动惠企政策应享尽享。构建惠企政策宣传矩阵,灵活运用图解、短视频、直播、动画等新媒体形式,强化涉企政策传播直观性、通俗性,提高民营企业政策知晓率。抢抓政策文件时间窗口,特别要抢抓国家政策关键时间节点,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第一时间开展“政策上门”服务,推动最新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二是强化市场准入制度平等落实。市场准入是民营经济主体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起点。平等落实市场准入制度,能够最大限度保障民营经济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增强民营经济活力。落实市场准入制度关键要做好负面清单管理,在准入阶段厘清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边界,加快推动从前置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并通过定期评估、排查、清理各类市场准入壁垒等措施,动态调整负面清单,及时为民营经济准入“松绑”。三是规范涉企执法,减轻民营企业负担。近年来违规涉企执法已有大幅改善,但选择性执法、高频执法、重复执法等乱象仍时有发生,扰乱了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加大监管力度。比如,开展“亮码执法”,由市场监管、商务、消防和综合执法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执法前扫码向企业经营者表明检查内容、人员信息等,执法时扫码全程记录留痕,执法结束汇总“一张清单”反馈给企业,最大限度减少入企次数。
用情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政商关系是营商环境的风向标,优化营商环境必须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排忧解难,让他们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专心致志搞发展。亲清政商关系的出发点是转变政府职能,本质是重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看得见的手”这两只“手”的作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以务实有力的措施解决民营企业实际困难,实现政商交往“亲而有度不逾矩,清而有为不疏远”,让民营企业家感受到“家的温暖”。一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筑牢亲清政商关系思想根基。当前,政商关系中仍不同程度存在“清而不亲、亲而不清”问题,部分党员干部利用职权以权谋私、搞钱权交易,根本原因是思想作风懈怠,没有摆正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长此以往既严重损坏了党的形象,也破坏了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部署要求,通过开展专题学习、警示教育、廉洁文化建设等,守住底线,提高站位,真诚坦荡同民营企业家往来。二是建立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高效响应民营企业诉求。坚持各类民营企业一视同仁,既要收集共性问题,也要帮助解决特殊困难,平等对待不同行业领域、不同发展层次的民营企业。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对于企业反映的具体诉求,能立刻着手解决的,现场交办相关单位限时处理;不能立刻解决的,明确牵头单位研究解决方案,动态跟踪成效。坚持结果导向,对于与企业发展不适应的现行政策,及时进行论证评估,适时适度完善调整,把企业反馈当做政策“风向标”。三是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当好服务民营企业“店小二”。实践证明,数字赋能是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关键一招。要围绕数字政府建设,依托一体化政府服务平台,聚焦企业高频服务领域,加快建设统一的“企业码”,深化拓展“企业码”应用场景,进一步精简证明材料、优化申办程序,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四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弘扬企业家精神。一方面要提高落实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情感和行动自觉,从制度建设、舆论导向、人才培养、要素保障等方面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另一方面要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开展优秀企业家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优秀企业家典型事迹,增强企业家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誉感,让广大企业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凝聚崇尚创新创业正能量,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良好氛围。
用力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难点堵点
现阶段,民营经济内外部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加,国内有效需求增长动力不足,新技术加速重构产业链供应链,资金流动性风险加剧……需要我们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帮助民营企业提高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瓶颈。
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难点堵点,一方面,通过着力纾解民营企业流动性困难,增强民营企业发展活力。聚焦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引导银行根据不同领域、不同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开展商业秘密质押、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金融产品创新,差异化制定服务方案,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把民营企业欠款清偿放到优先位置,利用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有序推进民营企业欠款清偿,同时深化政府投资项目和项目资金监管,健全拖欠企业账款清偿长效机制。另一方面,通过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增强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大企业科研投入支持力度,通过创新券、科研成果奖补、研发投入减税降费等方式,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支持企业主导搭建产学研用融合平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和科技园等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快速向市场转化应用,增强民营企业创新质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及时修改完善专利相关法律法规,特别要做好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云计算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知识产权保护,保护好民营企业创新成果。
(作者单位:潍坊市改革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