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金凤 通讯员 刘皓楠
“拿到不动产权证的那一刻,悬了多年的心终于落了地。之前因为历史遗留问题,车间和职工餐厅一直没办证,多亏了经济分局专班全程帮我们跑手续。这‘红本本’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潍坊欧兰雅木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难掩激动之情。这背后,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济分局聚焦民营企业“不动产登记前端环节历史遗留问题”的痛点,以解决土地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为抓手,实打实为民企纾困解难的生动实践。
自今年全市开展民营企业土地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济分局主动担当、迅速响应,吃透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政策精髓,联合住建等多部门及街道开展多轮“拉网式”排查。
摸排中发现,潍坊欧兰雅木业有限公司、潍坊天元光电有限公司两家工业企业因历史原因厂区内车间、职工餐厅等建筑物未完成验收备案手续,多年来一直无法办理房屋产权。“没有不动产权证,企业无法贷款扩大生产、想参与项目竞标也受限制。”天元光电有限公司负责人曾无奈地表示。正是这样细致的摸排,让这些“沉疴旧疾”浮出水面,为后续精准化解打下基础。
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破解难题才是关键。针对两家企业的情况,经济分局牵头组织发改、住建、街道等多部门开展联审会商,逐项梳理历史成因、政策依据。经过反复研讨核实,确认两家企业的情况均符合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政策,具备化解条件。
“之前怕政策不适用,一直不敢抱太大希望。没想到部门主动找上门,一条条核对政策,每个细节环节都不放过,直到打通办证路径。”潍坊欧兰雅木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回忆道。随后,区工作专班将两家企业的情况提交集体研究,经管委会审议同意,正式纳入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流程,为企业产权确权按下“加速键”。
为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企业,经济分局将解决民营企业产权问题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经局党组研究,专门成立“民营企业土地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攻坚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对“不动产登记前端环节历史遗留问题”摸排上报、项目化解等事宜逐条研究部署,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在专班全程跟进下,欧兰雅木业的公司产权确权手续已完成质量鉴定,率先完成不动产登记;天元光电公司的房屋质量鉴定报告已提交至相关部门。
从“摸得着”的产权保障,到“看得见”的流程优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济分局用主动作为打通了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