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送秋凉

(2025年08月29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丛秉政 摄
  ◎苏良进

  清晨从竹席上醒来时,窗棂间正流淌着新酿的秋光。我赤足踩在微凉的木地板上,未及拉开帘布,一缕清冽的风已抢先钻入衣袖,带着野菊花与熟透浆果的气息。这风不同于春夜的黏腻、夏夜的燥热,倒像陈年的米酒,初尝只觉清爽,回味却有甘醇的暖意漫上来。秋凉就这样以最温柔的方式叩响了季节的门扉。
  村后的菜园正沐浴在琥珀色的晨光里。那架老豆角爬满了竹篱笆,巴掌大的叶子层层叠叠,在晨风里掀起绿浪。垂落的豆角足有半尺长,青得发亮,密匝匝悬在篱下,风过时便轻轻碰撞,发出风铃般细碎的声响。我忍不住伸手触碰,指尖刚触到饱满的豆荚,便惊起三只灰雀扑棱棱掠过藤蔓,抖落的露珠溅在手腕上,凉丝丝的——这哪里是篱笆,分明是缀满翡翠的帘幕,连阳光都要透过叶隙才能在地上织就斑驳的锦缎。
  田埂上的野草挂着昨夜的星辰。那些露珠凝在狗尾草尖,在朝阳里折射出七彩光晕,仿佛谁把银河揉碎了撒在人间。我蹲下身细看,蛛网上的露珠更精巧,蛛丝如银线纵横交错,缀满了透明的珠子,风过时轻轻摇晃,竟像孩童垂在胸前的琉璃璎珞。远处玉米地传来簌簌声,一排排秸秆挺直腰杆,饱满的苞米棒裹着绿衣,顶端的红缨在风中轻扬。最壮实的几株已撑破外衣,露出金黄的玉米粒,像咧开嘴笑的牙齿,憨态可掬地宣告着丰收的消息。
  沿着乡间小路徐行,转过玉米地的拐角,豁然撞见一片翡翠海。马铃薯的圆叶挨挨挤挤铺满田垄,绿得发亮的叶片托着晨露,在阳光下泛着绸缎般的光泽。泥土裂开细密的纹路,几株调皮的红薯顶开薄土,露出紫红的肌肤,像胖娃娃探出的小脸蛋。我想起幼时跟着母亲挖红薯的场景,铁锨插入土中轻轻一撬,一窝红皮白肉的红薯便滚出来,沾着湿润的泥土,甜香混着青草气息扑面而来。此刻风过薯田,叶片翻卷如浪,泥土的芬芳与薯叶的清香在空气里缠绵,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仿佛五脏六腑都被这纯净的气息涤荡过。
  再往前是一片果园。葡萄架早已爬满藤蔓,老藤遒劲如苍龙盘踞,新枝却嫩得能掐出水来。一串串紫葡萄垂在架下,有的裹着白霜,像蒙着面纱的少女;有的半隐在叶间,露出半颗紫玛瑙般的果实。风过时整架葡萄都在摇晃,珠圆玉润的果实碰撞着,甜香便随着风势漫过来,勾得人喉头滚动。
  站在果园高处眺望,田畴阡陌尽收眼底。玉米地翻涌着金浪,薯田铺展着碧毯,葡萄园流淌着紫霞,晨雾在沟壑间缓缓游移,将这一切晕染成水墨长卷。忽然想起《黄帝内经》里“秋三月,此谓容平”的记载,原来“容平”二字,说的正是这般丰饶从容的景象——万物在经历春生夏长之后,终于在秋天沉淀出最饱满的姿态,就连风都带着成熟的韵味。
  秋风又起,卷起几片梧桐叶打着旋儿落下。我忽然明白,秋凉不是萧瑟的序曲,而是生命最丰盈的注脚。那些沉甸甸的果实、饱满的籽粒、醇厚的香气,都是土地对时光最深情的回应。当第一缕秋风吹过眉梢,我们触摸到的不仅是季节的微凉,更是生命沉淀后的温润与力量。这风里藏着土地的密码,藏着光阴的故事,也藏着每个生命都该有的从容与丰盈——在经历过热烈的生长之后,依然能以饱满的姿态,拥抱岁月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