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食文化在传承创新中飘香致远

(2025年08月29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宋玉璐

  清晨,早市的老巷子里,几代人传承的火烧铺蒸汽升腾,混着肉香气引来老饕一片;老字号的制作工坊中,老师傅正带着徒弟们揉制传统糕点;美食大赛上,几经打磨、千锤百炼的一道道珍馐佳肴,唤醒舌尖上的无限可能……这些日常场景里,就藏着美食文化传承的密码。美食从来不是单一的味觉体验,它承载着历史记忆与人文情怀,更需要我们用心挖掘、创新传承,让老味道焕发新活力。
  美食里藏着文明的根脉,传承就是守护文化记忆。从殷墟出土的青铜器皿里,能窥见先民蒸煮食物的智慧;《齐民要术》里“作酱法”的记载,延续着千年的调味技艺;江南古镇时令的青团,保留着寒食节的习俗印记。这些食物,都是把历史、习俗、技艺串在一起的文化符号。如今,仍有不少的老字号从古籍里翻找菜谱、按古法制器具,让现代人的舌头穿越时空,尝到古代人食案的雅致食韵,这种对历史细节的挖掘,正是传承的应有之义。
  美食传承从来不是守着老方子不动,而是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改良。现在不少年轻人不爱吃传统糕点,觉得味道太甜、样子不时尚。这时候,不少老字号的传承人就得开始思考如何创新。现在,人们能看到,不少品牌纷纷推出低糖款、流心款,让老点心成了新网红;许多非遗美食加入了“毛绒化”“盲盒”“跨界联名”等种种潮流玩法,满足年轻人追求个性时尚的消费心理,IP大获成功。创新不是丢了本味,而是在保留核心技艺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贴近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当老味道有了新模样,才能走进更多人的日常。
  传承美食文化,还得让更多人参与进来。现在,各地社区举办“家宴大赛”,阿姨们带着拿手菜讲背后的故事,家常菜的温情就传了下去;学校开设“美食实践课”,孩子跟着师傅学做豆腐、包粽子,传统文化就种进了心里;博物馆举办“古代食谱体验展”,观众亲手复原古菜,历史就变得可感可触了。夏天,各地纷纷举办“非遗美食市集”,老师傅现场做糖画、酿米酒,游客边看边学,当传承从少数人的坚守变成多数人的参与,美食文化自然能“活起来”。
  从灶台上的家常味,到宴席上的精致菜,美食里有我们的过去,也该有我们的未来。让老师傅的手艺传下去,让老菜谱接上新时代,让更多人愿意为美食文化花心思,这样一来,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能在袅袅不绝的烟火气里,尝到生活的本味,感受文化的温度。这,就是对美食最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