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集听雨

(2022年08月19日) 来源:潍坊日报
  ◎庞立臣

  记忆中,很少有某个地方让我去了还想去。新疆喀纳斯是一例,柳州融水一带侗族山村是一例。近便处,则一直心中无样、手中无珍的感觉。
  但杨集是一个例外。这个位于青州西南山区与淄博淄川搭界处的小村镇,如闺中仙女,甜美地偎在仁河岸边,蛤蟆山旁。几年前我和朋友探古寻幽路过这里,但未曾驻足。机缘巧合,常住济南的大彬恰好刚回鸢城,于是我俩就和好友大磊,阿苏以及两位70后小妹,趁一个略感清爽的三伏天,顶风冒雨直驱杨集。
  雨下得并不大,丝丝细雨落在车窗上,羽毛一样轻盈无声。启程之前,我们联系了杨集“青苔小院”的老总张慧茹。这位年轻的山西姑娘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太原市的工作,只身一人来到杨集创业,把民宿文化搞得红红火火,继而成为全省文旅界的新闻人物。“青苔小院”就在杨集村头。张总给我们预留了其中一个院子,曰:牡丹小院。这是一个二进院落。前院砖雕影壁,新竹高挺,绿植繁茂,秋千、鱼池布置其间,门匾上书“境由心造”四个大字,沉静旷远,怀旧味浓;后院则是一个袖珍园林:蔷薇葳蕤,游鱼恬静,小桥流水,窸窸窣窣的雨声里有闻虫鸣……小院的栅栏门楣上,则是这样标语:今天要做的事——开心!简直说到我们心底去了。
  手续刚办理妥当,我们就像一群上学归来的孩子,亟不可待地奔向了与小院一路之隔的仁河岸边。
  小河淌水亮汪汪。眼前的仁河并不宽广,却着实有点腾格尔歌音般的澄澈苍茫。即使细雨霏霏,依然不减那份旷达和明亮。在城里呆久了的人,一旦来到山野,走到水边,总会自觉不自觉地丢掉矜持的底子,露出快乐的原色。不待与我们商量,阿梅和小吕两位小妹就直接扔了雨伞挽了裤脚直取河水,像两只翩飞的蝴蝶,飘飘然,婉在水中央。
  因为几天前大雨的缘故,这时的河水冰凉彻骨。召唤之下,大彬和我也纷纷赤足,来个亲水运动。表面平静的仁河看似和缓,实际上是暗流涌动。置身其中,似有一种不可言状的激情,推着你的双腿,让你曲折,又催你前行。
  刚才还淅淅沥沥的雨逐渐变大,雨点击在河面上不显一点犹豫。
  忽然想起了酷爱细雨的巴金老。他喜欢不打伞,喜欢不择晨昏地在雨水中游走,喜欢雨滴击打头顶的声音……一任清凉的雨,冲洗掉多日的困顿与孤独,浇灭心中的煎熬与块垒。“我脸上眼睛看不见现实世界的时候,我的脚上却睁开了一双更亮的眼睛!”
  我们这帮久经岁月打磨的山水信众,都是巴金老的拥趸,也都有个共同的“洁癖”,就是喜欢真,喜欢纯!反感那些自然景观里落入窠臼的雕琢。我们愿去拥抱最原始的原始,去亲近最自然的自然!
  大磊并没有下水。此时,他正站在桥头,望着脚下仁河东去的支流沉思。在支流边蜗居的那个小村庄叫上岸青,也属于杨集景区的一部分。二十多年前,一个电视剧组来到这里,作为摄像师的他,也第一次结识了上岸青。因为需要补录一个村姑烙煎饼的镜头,他和导演来到村里推荐的一户人家。那时的村子还很穷。当踏进破败不堪的庭院时,一个惊为天人的女孩儿却让他们眼睛一亮:俊俏,温婉,天生丽质而又略带羞涩……据介绍,姑娘是这户人家刚过门的儿媳妇。最后,这位美丽的村姑帮助剧组完成了任务……故事太美了!她现今过得好吗?大家忽然有了探访所谓伊人的冲动。
  我们沿小溪逆流而上,很快就到了上岸青村边。宁静的村里,还没找到问路的人;溪流之上,一座古老的石拱桥便跃然入目。而最为耀眼的,是深约十余米的桥下,溪水湍流,洁净壮丽,复读着这片河水的澄澈永恒。
  奇妙的是,临近石拱桥的右侧石壁上,是一大簇正在盛开的紫丁香花,立根破岩,香气馥郁;而花的斜对面,靠左岸的悬崖上,竟然有一块几平方米的菜园,像悬空寺一样挂在峭壁间。
  “悬疑剧么?这菜园离地面七八米,峭壁上又没有路,菜是怎么种的?”桥上伞花下,阿梅疑惑的声音把大家从浮想中拉回眼前。终于迎来了一位老奶奶。大磊仔细询问,了解到村姑后来搬迁的位置。热情的老奶奶担心我们找不到,陪大家走了一段路,而我们也趁机“夹带私货”,问老人绝壁菜园的事儿。“竖上梯子啊!用完就拿回家”——噗的一声,大家都笑了,古村出真知啊!
  小雨有点儿温热,像少女的玉指不停地抚摸我们的面庞。两位小妹却不舍得让雨滴偷袭,伞花压得低低的,让雨点隔着伞骨不停地诉说情话。
  我们谢过好心的老人,就钻入了一条深深的胡同。这是一个石头的世界:脚下的路条石铺就,两边的墙体块石砌成,而一座座狭窄的石头房子,结结实实地生长在山坡上,让人顿觉神秘,滋生出关于生命与光阴的无限遐想。
  石头巷尽头,一把铁锁告诉我们主人并不在家。大磊若有所失,我们也低头不语。原路返回,我们又来到石桥附近,打听一位稍年轻的村民,才得知这位村姑已经蝶变,现正和老公及子孙在张店城安享人生呢!
  我们心中有所释然。出小村,继续沿村路溯溪而上,雨下得比刚才大了些。雨点跳跳的,打在伞上,有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错觉。我们不禁加快了步伐。走着走着,溪水突然不见了,河道隐入了葱葱笼笼的绿色里。拨藤条下村路,走过一段狭窄的林中小径,穿过一片郁郁的杏林,曲径通幽,豁然开朗,我们再次与溪水不期而遇!而这一河段,几近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河道跌宕起伏,十几米远的地方,大自然就布置了三叠小小的瀑布,像银幕,似垂帘,既豪放,又婉约;脚下的石头,拥抱着激流,有的圆滑乖巧,有的色彩丰富;河风过处,树梢上的雨纷纷滑落……
  “咱撤吧,下次再来!”大彬说。或许是感到了激流的危险,更或是不愿打破这份神秘,我们决定回返。的确,这段人迹罕至的河道,是上岸青子子孙孙的珍存,留着它吧!留着她的稚嫩,保存她的天真,呵护她的原始,遵从她的内心!我们即使下次再来,也不再随意扰乱她的音容。甚至生出了“不能为外人道也”的念想。因为,不打扰,也许是最好的尊重!
  回到牡丹小院的时候,天色暗了下来,雨也越下越大。“夜晚的灯盏,一定要备好。”看见满院婉丽的灯火,泰戈尔的诗句倏然从眼前飘过。牡丹小院的雨夜同样是细心的,流水潺潺,金鱼灿灿;雨打荷莲,绚烂依然。光影造化里,那些兴奋的雨点,在花骨朵和叶片儿上尽情散步,或潇洒地舞蹈……
  有谁说过,把生活调到自己最喜欢的频道,每一段时光,便珍藏着不可复制的美好。智者仁者乐山乐水——快乐并不遥远,就在身边!
  深夜,小院的灯火与夜雨一起敲打着窗玻璃,泛出层层涟漪。多想拥抱这些快乐的精灵啊,仔细倾听她们自由而美妙的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