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避暑妙招儿

(2022年08月19日) 来源:潍坊日报
  ◎王乐成

  古人深谙度夏之难,有云:“盖一岁难过之关,惟有三伏,精神之耗,疾病之生,死亡之至,皆由于此。”意思是说,一年中最难熬的关卡在三伏天,精神损耗、疾病丛生,都是在这个时候。怪不得,每逢此时,医院就会推出冬病夏治“三伏贴”的广告。
  儿时,防暑有妙招:下河湾洗澡,爬树捉知了,冰糕加汽水;傍晚时分,跟老人蹲在胡同街口,燃一根艾草绳驱蚊,趴在奶奶膝上,听仙狐故事。
  如今风扇、空调,防暑条件齐备。我独喜读书消夏。
  “读书遣长夏,乐而忘暑热。”读书消夏,非我原创,古人经验。南宋词人叶梦得,著有记述文人读书轶事的《避暑录话》,赋闲后他每日书酒自娱,“读书避暑,固是佳话。况有佳酿,万事皆休。”足见其深悟避暑之妙境。
  近读明末清初戏剧家李渔的《闲情偶记》。他在“夏季行乐之法”中言:“匪止头巾不设,并衫履而废之。或裸处乱荷之中,妻孥觅之不得;或偃卧长松之下,猿鹤过而不知。”意思是:酷暑时节,赤裸裸躲在清凌凌的荷叶丛中,精光光仰卧碧阴阴的松林之下,打扰我的只有猿猴和白鹤,我这样释放肢体,放浪形骸,读书、写作、吟诗,逍遥快意,岂不妙哉!可见李渔消夏举止之浪漫。
  今日消夏,大都躲在空调机下。对弈,打牌,品茶,撸串,街舞,听戏,不亦乐乎。身居小城,深陷于侍老弄孙,如古人躲进深山老林,埋首河畔荷旁,就是走进爽风习习的书店和图书馆,都属奢望。
  早起,忙里偷闲,爽风里吟送《离骚》《道德经》等诗文,晚风里构思走笔;间或展卷,欣赏钱钟书笔下的方鸿渐、苏小姐,端详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和水手傩送,“品品”汪曾祺笔下的鸭蛋、手把肉等美食,莞尔一笑,溽热不再,内心澄净,正所谓“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