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民作主 与法同行

——解码我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建设之路

(2023年03月21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怀禹 张益阁

  民主法治,国之基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近期,司法部、民政部印发《关于命名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决定》,潍坊7个村(社区)上榜。2004年,临朐县临朐镇粟山村(现临朐县城关街道粟山社区)入选第一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潍坊的村级民主法治建设埋下一粒“种子”。19年里,我市陆续有36个村(社区)获此殊荣。日前,记者分别前往“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奎文区东关街道工福街社区、寿光市洛城街道洛城西村,探访村级民主与法治的建设之路。
    百姓大小事汇成“晴雨表”,“由民作主”解民忧
  如何实现村级民主?奎文区东关街道工福街社区给出的答案是——“由民作主”。3月1日下午,午后的阳光温暖惬意,在工福街社区福音小区“邻里议事亭”,讨论声、欢笑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小区居民你一言我一语讲着近期的“生活问题”,工福街社区党委副书记王少秋在旁仔细倾听、一一记录,将其所见所闻写入“工福晴雨表”。
  “百姓的问题都已解决,对我们来说就是‘晴天’;百姓的问题还未解决,对我们来说就是‘雨天’。”王少秋告诉记者,工福街社区位于奎文区中心老城区,其中,老旧小区不在少数。多年前,某小区一户二楼居民王先生家下水道经常反水,王先生与楼上邻居提议共同出资加装独立排水,但众邻居均未表态。
  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的情况对于老旧小区来说并不少见,“维修基金该谁出?怎么出?”“其他小区是否有相似难题?”“如何通过协商有效解决?”工福街社区算起了“长远账”,一个为民服务的“管家式”平台应运而生。通过“邻里议事”,社区工作人员收集民意纳入“工福晴雨表”,然后社区党委组织居委会成员、党员代表、居民代表会议“定事”,再由居委会联系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方联动“办事”,从反映问题到解决落实,居民全程参与监督,“由民作主”。
  民主为法治奠定基础,法治为民主提供保障。工福街社区还在奎文区司法局指导下搭建网格普法站、民建法律服务中心等多方位的普法平台,让“法”成为居民生活的习惯,这也正是民主法治建设所追求的目标。
    事事“与法同行”,一个现代化新村的“致富经”
  “有时间多读书,可以增长才识,提升素养。尤其是多读法律书籍,学法益智,关键时候还可以保护自己。”在寿光市洛城街道洛城西村,这句话影响着每一位村民。翻开洛城西村的历史,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城中村发展成为当前村集体收入120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3.8万元的现代化新村,蜕变之路离不开民主与法治相伴其间。
  作为寿光市典型的城中村,洛城西村充分利用地理交通优势,率先踏上旧村改造的“快车道”,但在前期摸底走访时,集体资产采购、公共资产处置、村级合同审查等方面“法律漏洞”逐渐显现,同时还有前期村级事务管理不到位、与村民沟通不善,均让新村建设停滞不前。而这种种问题,倒逼洛城西村走上民主法治之路。
  为破解难题,洛城西村探索形成以民主提事、联席议事、票决定事、集中办事、制度监事为主要内容,以集智于民、行权于民、自治于民、取信于民为价值取向的村级治理机制“五事工作法”。寿光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正是得益于“五事工作法”,洛城西村创造了寿光市“零信访”改造城中村的纪录。
  寿光大昌法律服务所主任袁建平成为洛城西村的法律顾问后,通过非诉讼法律服务,把洛城西村发展建设纳入“法治轨道”。村级合同、土地流转、村规民约……除对村务进行合法性审核外,袁建平还对洛城西村重点项目的招投标工作进行“把脉”。2022年2月,洛城街道(洛西)集贸市场搬迁,对新规划的646个摊位公开竞标租赁,袁建平亲自撰写标书,对招标过程的每个细节、每道流程全部“依法而行”。历经数月,千人参与的竞标租赁,未出现一处纰漏、一人异议。
    36+118+511,民主法治“种子”在鸢都蓬勃生长
  创新打造非诉纠纷集约化解“无讼超市”潍坊样板;组织研发全省首个“非诉讼纠纷集约化解办公平台”;创新“平安小院”“365乡约前哨”“民情访谈室”做法;全市36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18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11个“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在民主法治乡村建设的探索之路上,潍坊已硕果累累。
  法之必行、人心所向、众望所归,作为基层治理的“金钥匙”,民主法治建设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潍坊市司法局把法治乡村建设作为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基础性工作,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先后培养16689名“法治带头人”、25071名“法律明白人”,以15处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38处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为辐射点,为百姓提供“一站式”法律公益服务,有效促进乡村改革发展稳定,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在普及法律知识、维护和谐稳定、加强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民作主,与法同行。市司法局将持续认真落实法治乡村建设决策部署,推动建立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凝聚各方面合力,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同时立足司法行政职能,抓好完善涉农法规规章、加强涉农法规规章制度评估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落实涉农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化法治乡村示范建设等重点任务,推动民主法治乡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让民主法治的“种子”在鸢都大地蓬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