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要始终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我们要立足新的历史方位,顺应形势任务变化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更高要求,积极探索公民道德建设的新路径,使公民道德建设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核心价值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于传统中华文化底蕴,结合中国发展实际的价值凝结,其本身包含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涵,并在公民道德素质上得以体现。社会大环境是道德教育的大熔炉,在整个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其对应的价值理念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对人们的道德要求,应深入发挥其承载和传递传统文化和道德风尚的社会功能,将核心价值理念渗透到公民道德建设的方方面面,不断丰富深化发展公民道德建设的内涵。
二、良好家风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根基
良好家风作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赓续,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特征。良好家风的塑造对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认知和个人品德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幸福美满,那么在全社会就能够营造出更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因此,良好家风建设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在进一步培育公民的基本道德养成的同时,对全社会塑造良好社会风尚,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底蕴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遵循。中华传统美德中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也是公民道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其美德教育是以“人”为教育的出发点。孔子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恪”的思想,强调道德教育对高尚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古代先贤对道德教育教化规律的探索。从另一角度看,传统美德中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和道德理念为新时代建设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引导人们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规范。
四、法治规范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保障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在我国,要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理念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法治为道德建设提供可靠的制度支撑和保障,这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人们的主体性意识提高,社会成员的个体行为呈现出多样化态势,部分成员能够以道德规范为基准提升道德意识与人格素养,但在小部分领域中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道德失范现象,公民的道德自觉难以保持。因此,要坚持自律与他律结合的原则,将道德要求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以法律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充分发挥其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保障作用。
五、榜样模范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标杆
无论是在不同时代还是在各个领域中,榜样模范的示范带头作用都不容小觑。他们在自己所处的领域将个人价值实现最大化,为国家和社会创造出了积极的社会价值,同时也为公民提供了精神力量和价值选择。近年来,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感动中国人物等一系列评选活动,以个人对社会、国家的贡献作为评判标准,评选出来的榜样模范,在社会大环境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我们以榜样模范为标杆,在学习和对比中不断提升自身品质价值和品德,为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强大助力。(作者单位:潍坊市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