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彩凤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新生活就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路径。
山东是农业大省,乡村是推行美德健康新生活的重点领域之一。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新生活,能够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的重要举措。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一、着力强化党委和政府的引领和服务
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新生活,应自上而下推行,党委和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好引领和服务的功能。一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明确基层党组织在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新生活中的主体责任,党员干部要带头宣讲、带头示范、带头践行。二是建立明确的赏罚机制,将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激励和教育农民增强美德伦理信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完善相应的服务体系,改造农村人居环境为村民创建安居乐业环境,健全保障制度,保障农民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国民待遇”,健全农民医疗、教育、社会保险制度。四是构建线上+线下双平台,加强舆论宣传引导,筑牢传播阵地。在乡村主街道的文化墙、乡村宣传栏以及广播、电视、客户端等开设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新生活专题专栏,通过主题宣传、典型宣传、公益广告刊播和新媒体小视频等形式,促进广大农民对美德健康新生活的认同和接受。
二、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
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新生活,应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紧密结合,通过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深入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并建好用好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一是抓好硬件建设,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统筹整合功能。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平台为依托,把便民服务大厅、好人工作室、百姓学堂、心理辅导室、群众活动室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融合到一起,拓宽为民服务范围,提升为民服务能力,让每个地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为村民“最需要来、也最愿意来”的地方。二是抓好软件建设,打造一支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队伍。注重吸收在乡村中威信高、口碑好的党政干部、教师、乡贤、退休人员、科技能人、乡土文化工作者、先进人物、道德模范典型等人物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实现区、镇(街道)、村(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全覆盖。借助这些志愿服务队伍将美德健康新生活送进千家万户,落实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
三、创新完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
将乡村德治、法治、智治等有机结合起来是倡树新时代乡村美德健康新生活的题中之义。一是加强德治。制定具体可行的诚信村民体系建设的办法,以户为单位设立美德银行账户,通过对美德行为进行量化积分,建立起回馈激励机制,让有德者“有得”。二是加强法治。加快涉农立法、强化乡村执法监督,努力打通公共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运用多种手段开展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健全乡村矛盾纠纷化解和平安建设机制,加快“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等。三是加强智治。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推动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治理方式等优化变革,探索推广数字乡村治理新模式。依托抖音、微信、快手等网络新媒体,及时推送新时代美德健康新生活的相关内容,让典型事迹飞进千家万户,让美德健康新生活成为村民竞相追逐的“新时尚”。四是村民自治。发挥乡贤治村和村民主体作用,在村规民约中突出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新生活的内容,组织“五老”志愿者把婚事新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等美德健康课堂直接搬到老百姓的炕头、地头。五是充分挖掘美德典型事例,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美丽庭院”等评优评先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让美德健康新生活具体可感。(作者单位:潍坊市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