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浩智
3月上旬,峡山区郑公街道郑二村高家三兄弟因为一处宅基地与邻居和村委产生纠纷,多方僵持不下之时,来到了街道设立的“礼和之家”。街道相关部门邀请了法律顾问、村委会及当事各方经过一番调解后,各方最终接受调解意见,宣告息事。
这是郑公街道“礼和之家”近期成功调解处理的一件实事。
如何及时有效化解基层群众间的小矛盾、小纠纷,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是基层治理的重大课题。去年以来,郑公街道成功打造的“礼和之家”小院成了当地群众常去说理的地方,街道依托“礼和之家”不断探索基层矛盾化解处理办法,坚持开门接访、畅通渠道、干部负责、四级包靠、及时回访,有力地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大大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礼和”二字,取自《论语·学而篇》的“礼之用,和为贵”。作为郑玄故里的郑公街道,近年来不断挖掘整理郑玄文化,持续打造“礼仪之乡”文化品牌,结合当前基层社会治理需要,“礼和之家”小院于去年8月份应运而生。
“让群众来小院处理矛盾纠纷,更有一种亲和感。”近日,记者来到“礼和之家”,郑公街道信访热线办主任赵坤居给记者详细介绍了小院的运作流程。
小院清新幽静,门口上方的四个红字“礼和之家”让人倍感亲切。赵坤居介绍说,“礼和之家”小院可以随时联系信访、公安等部门,对于涉及多部门处理的案子可以随时集中协调相关政务资源,提高处理效率。小院自建成以来,周边村的不少居民前来咨询宅地基、赡养老人、法律援助等问题,相关部门均给予了及时高效的处理。
“对于现场解决不了的,我们做好登记后会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会商,及时拿出处理意见。小院自建成以来,已接待处理群众咨询、调解等数十起,群众对于调解工作都非常认可。”
“‘礼和之家’目前已成为街道一站式矛盾调处中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法律援助等职能,进一步提高处理诉求能力,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郑公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赵佰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