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郭超 文/图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不仅融入百姓日常,也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推动中国茶文化的普及和推广,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传承制茶技艺具有重要意义。在潍城区的神农茶文化博物馆,就以向大众传播茶文化知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通过展示大量茶文化展品,介绍茶文化的历史发展、普及茶叶科学与健康知识、促进茶文化交流和茶文化旅游事业繁荣发展,来展现茶文化的悠久历史。
3月29日,记者走进神农茶文化博物馆,馆内古朴庄重,闲适静谧,浓郁的中国风扑面而来,引领参观者踏上一场独特的茶文化之旅。博物馆由茶文化展区、茶器文化展区、茶文化衍生品展区、文创区及交流体验区五部分组成,从不同角度诠释茶文化,是潍坊市茶文化的重要展示场所。
该馆负责人李雪介绍,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据统计目前有160多个国家,30多亿人口在喝茶,50多个国家在种植茶叶。在茶文化展区,通过丰富的实物介绍、图文资料和复原场景等,展示了中国和其他国家茶叶发展的历史、《制茶工艺》文字介绍、六大茶类中的代表实物,以及上世纪70年代至2000年的乌龙茶和普洱茶等。为了让市民直观地了解六大茶类的制作工艺,现场还展出了铁锅、嫩叶、泡茶、炒青、陶具六大茶类的制作工艺,可以看到茶从种植到成品,吸收天地精华,风吹日晒雨淋后,最后才能泡出它自己的香气。
值得一提的是,茶样墙上展出的一款莱州绿茶,是神农茶文化博物馆的发起人李志松,于2007年在烟台莱州亲自培育种植并炒制的。“茶树多生长在气候温润的地方,北方受气候影响成活率较低,莱州绿茶可谓是目前茶树种植范围中纬度最北的茶树,它鲜爽耐泡,滋味宜人。”李雪说。
漫步茶文化展区,可以看到七子饼茶、虫屎茶、马背驮茶、云南沱茶、班章茶等多款茶叶,展现了不同地域与茶有关的风俗习惯。
在茶器文化展区,主要展示了紫砂原矿及部分窑系的老瓷片和现代作品,展柜中一把椭圆形的明代大龙旦紫砂壶格外引人注目。记者看到,此壶壶形较大,无其他装饰,底部扁平壶胎厚实,泥色为红色,容量约500毫升。从整体风格来看,此壶虽然朴实无华,但做工精细。“此壶是资深紫砂收藏家章治平捐赠给我馆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紫砂壶泡茶既不夺其真香,又无熟汤气,还可吸收刚做好毛茶之火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李雪说。
神农茶文化博物馆除了有市民喜爱的展览以外,还通过互动体验,让茶文化真正进入现代人的生活。馆内的交流体验区注重满足市民体验的个性化需求,开设了适合不同人群的茶文化培训课程,主要以茶文化、香道文化、古琴、诗词等为主题交流,旨在弘扬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茶文化。此外,神农茶文化博物馆还是开展第二课堂教育的优质场所,其组织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从书本中走进自然,将所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展课外知识面、丰富历史文化知识、提高个人素养,提升文化自信。
神农茶文化博物馆里展出的每件展品,无不体现着中国茶文化的深厚,更体现着建设者李志松的用心。该馆自2015年筹建完成,于2020年正式对外开放,目前,年开放日达240天以上。特色的场馆设置和活动体验,不仅有效传播了茶文化,梳理出了茶文化的发展脉络,也让市民深刻领略中华历史文化底蕴,促进了茶产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