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宋玉璐
通讯员 郎继红 李 岩
今年以来,潍坊八中从本地区黄河文化特色元素着眼,以黄河文化与初中人文学科深度融合理论和策略为主要研究内容,将黄河文化多维度融入学科课程,积极探究黄河文化与学科教学协同育人新模式。
学校深挖黄河文化内涵,以农耕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为切入点,在多个学科中找准内容撬点,将黄河文化融入学科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系统学习黄河文化知识,感受黄河文化精神。
探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耕文化
为学生分析黄河的奉献与忧患,认识合理开发、科学利用黄河资源的重要性,树立人地协调观,立志保护母亲河。同时结合潍坊市区资源,发起保护白浪河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组织学生品读并讨论探究《齐民要术》中的重要词句,总结我国黄河中下游的生产技术;参观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加深对潍坊现代农业和对农耕文化继承与发展创新的认识。
探寻黄河流域山东段植物分布情况、潍坊地段特色脊椎动物,引导学生认识黄河流域生物分布情况,教育学生积极保护黄河流域的物种多样性。组织学生到潍坊萝卜种植基地参观、体验萝卜种植,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锻炼迎难而上的坚毅品质。
探究黄河生生不息的红色文化
结合八年级历史课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学生介绍潍坊地区著名的五井战斗和潍县战役,讲述威震敌胆的第八支队的抗战事迹。组织学生了解潍坊地区早期共产党人王尽美、马保三等的革命故事,近距离感受伟大建党精神。
学校组织学生赏析黄河主题美术作品,体会黄河的魅力,培养迎难而上的挑战精神和爱国情感。组织学生吟唱黄河诗歌,建立班级黄河文化诗歌集,举办诗歌朗诵比赛,开展黄河文化精神的宣传,使黄河精神入脑入心。
研究源远流长的非遗文化
老师们结合实物或图片为学生展示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杨家埠木版年画、潍坊风筝、高密剪纸、核雕、嵌银漆器等,让学生了解“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美誉的由来,让学生体会到家乡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人民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了解杨家埠木版年画发展史,欣赏年画作品,学生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和聪明才智,感受潍坊的风土民情。
此次活动,采取“主题式””关联性“”情境化”方式,将黄河文化与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真实情境实现了黄河文化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让学生对黄河文化有了系统认知,推动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