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版:潍坊迎新年再出发

用心书写民政答卷 用情绘就更好潍坊

(2023年12月26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元超 尹莉莉
    通讯员 郭宗锋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一老一小”受到哪些关爱?困难人群如何进一步兜底保障?……潍坊民政人精准救助、高效帮扶、温情服务,尽心尽力做好民生答卷,实实在在托起百姓幸福,为更好潍坊的民生福祉全景图注入了温暖和幸福的底色。
  2023年,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大力指导下,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切实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努力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持续做优基本社会服务,全力推进民政工作“走在前、开新局”,为更好潍坊建设贡献民政力量,多项工作被省部领导批示肯定。
聚焦“急难愁盼”,兜住兜准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一年来,潍坊民政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求真务实,开拓进取,高效办成救助提标、助老食堂、适老化改造等民生实事,确保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应助尽助,切切实实为困难群众兜住底、兜牢底、兜好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用“民生温度”标注群众的“幸福刻度”。
  在困难人群保障方面,兜底保障更加坚实。我市不断健全完善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按5.1%、7.4%的涨幅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挂钩提高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费、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以及孤困儿童生活费等7项保障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差距缩小到1.23:1。
  不断加大扩围增效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工作力度,持续提高低保覆盖率。开发“鸢·助你”帮办代办移动应用,率先链入“山东通”,实现21项社会救助“指尖办”“掌上办”,传递着“指尖上”的民生温度。
  2023年以来,我市累计发放各类保障金14.6亿元,有效保障了31.8万名各类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失能老年人是最需要照护的困难群体,我市建成护理型床位3475张,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231%;为5581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累计改造8203户,提前超额完成省定7000户的“十四五”任务目标。
  “一老一小”事关每个家庭和社会稳定。我市持续织牢织密“一老一小”服务保障网,推动老有颐养、幼有善育,养老服务更加优质,儿童关爱保护更加有力,民生底色绘就得更加温暖。
  新建助老食堂606处,累计建成761处,较好解决了老年人“一餐热饭”难题。探索民政服务站运营养老服务设施新模式,托管农村幸福院16个,服务质效明显提升。精心打造“潍·护你”系列困境儿童关爱品牌,获评全省关爱服务困境儿童十佳标杆4个,数量居全省第二。积极开展孤困儿童成年后就业帮扶试点工作,进一步健全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精准实施“明天计划”“福彩助学”等关爱服务项目,惠及困境儿童5000余名。市儿童福利院拓展“烛光”党建品牌内涵,创新开展“康教进社区、服务进家庭”关爱残疾儿童服务项目,上门服务残疾儿童78名,相关经验先后在全省和全国会议上作重点推介。
  我市还积极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引导和劝导工作,救助流浪乞讨人员809人次,为76名受助人员寻亲成功,安全护送130名受助人员返乡,打造了“鸢都温馨驿站”。
  此外,稳妥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完成107处年度建设任务。新配备社区工作者2464人,总数达9569人,完成年内配备任务。
  探索社区康复服务新模式,有效满足7441名精神障碍患者多样化需求。做好困难重度残疾人关爱工作,上门提供助医、助洁、助餐等服务,累计走访服务1632人次。
坚持改革创新,多项民政业务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一直以来,全市民政工作坚持改革创新,紧盯人民群众关心关切,聚焦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持续用力,越来越多的潍坊群众通过民政工作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牵头高效推进市、县两级同创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党建引领、容错免责、诚信管理等工作机制,实施“物质+服务”多维救助。
  3个县市区获评全省首批综改区,相关工作被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以市级“鸢·助你”为依托,积极打造“市县镇”三级社会救助品牌矩阵,获评全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5个,数量居全省第一。
  提升智慧民政水平,强化数字赋能增效。我市探索全领域核对数字救助新格局案例荣获全国“鼎新杯”数字化转型应用大赛二等奖;寒亭区“容错纠错”做法在全国社会救助工作培训班上作宣传推介,成为全国十个典型之一,受到省、市领导的批示肯定。
  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前,5个县市区争创为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获奖励资金1120万元,居全省首位。潍城区被省民政厅确定为2023年度全省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地区。获评全省养老服务领域创新典型案例4个、全省养老服务标准化示范点5个,均居全省首位。我市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做法被市委改革办评选为2023年改革典型案例。寿光市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做法得到省、市领导的批示肯定。临朐县“惠民综合体”做法和昌乐县重阳节敬老做法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临朐经验得到市领导批示肯定。扎实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寿光市“红领善治·幸福家园”经验做法入选全国社区治理十大优秀案例,潍城区探索“社区共治联盟+物业”模式获省领导批示肯定。
  殡葬改革走在全国前列,3个县市被确定为全省“礼安齐鲁”丧俗改革试点单位。成功承办全国民政行业(殡葬专业)职业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我市4名选手夺得个人一等奖,占全省数量一半,将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决赛。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1134万元,大力实施殡仪馆服务质量提升工程。
  高密市争创为全国殡葬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单位,并充分发挥全国首家殡仪礼仪培训基地作用,创新编印《殡葬礼仪与会场布置培训资料》,相关做法被民政部领导批示肯定。
  扎实推进乡村地名管理服务试点工作,寒亭区在全省深化乡村地名管理试点工作推进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社会组织培育走在全省前列,全市注册社会组织5251家;开展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设三年行动,建立各级社会组织服务平台137处,市、县、镇(街)、社区“四级一体”社会组织服务体系形成。市级服务平台共入驻社会组织68家,居全省首位。
  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各项指标提前完成,已备案1.4万家,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133家。2个社会组织培育孵化中心获评省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四融合”培育模式入选全省民政工作优秀创新案例。
  积极拓宽销售渠道,福利彩票销售工作取得新突破,潍坊福彩成立31年来销售总额超过205亿元,是省内首家、国内第5个突破200亿元的地级市。
汇聚多元力量,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事关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大局。一年来,我市坚持跳出民政看民政、站在大局谋民政、围绕中心抓民政,以克难攻坚的勇气、改革创新的锐气,将民政工作融入到全市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去推进,以民政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引进山东颐养健康产业发展集团在潍城区投资建设康养综合体项目,着力打造全省县级养老服务样板工程;引进首家德资养老企业(蕾娜范颐养院)入驻高密;在第九届中日(潍坊)老龄产业交流会上与15家日企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国际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与潍坊市护理职业学院联合举办2023年毕业生就业双选系列活动,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
  引导社会组织积极作为,实施“十强产业协会工程”,组织行业协会商会提供咨询服务3967项,帮助招商引资27项。动员1000余家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大学生就业、基层治理等各类服务项目350余个,链接资金2000余万元。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京冀黑等地防汛救援,转移受灾群众1.2万人,发放物资百余吨。
  着眼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潍坊市慈善总会顺利换届。不断激发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务磅礴力量,创新设计上线腾讯公益平台“助力老年·幸福食堂”慈善项目,拓展“互联网+慈善”新渠道,年内慈善救助支出5252.04万元,开展惠民服务项目76个,服务群众18.2万人次,3个慈善项目荣获第八届山东慈善奖,叫响了“慈满鸢都·潍爱善行”品牌。
  截至目前,全市持证社工达11325人,其中高级社会工作师14人,居全省首位;依托民政服务站积极为群众提供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关爱等专业社工服务。在全市7296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全部设立志愿服务站点,实名注册志愿者150.9万人,发展志愿服务队伍5690支,开展服务项目2.7万余个,在社区服务、抗洪救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经验在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被重点推介。
  积极运用大数据思维,在省内率先开发上线“新家庭”婚姻辅导APP平台,为群众提供“不打烊”线上辅导服务,打造了“潍爱潍家”品牌。坚决以高水平安全护航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扎实开展全市民政服务机构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月活动和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全市民政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在新征程上,潍坊民政将坚定不移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把民之所盼作为政之所向,把民之所需作为政之所为,用桩桩件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交出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以民政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刷高“民生温度”,为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凝聚民心民力。
  (本版图片由市民政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