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专版

04版:专版

昔日盐碱地,今朝生态园,滨海区——

特色产业“修复”更致富

(2024年01月12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于菲
  元旦过后,滨海区芳青玫瑰红茶进入销售旺季。“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盐碱荒滩。我们通过对传统玫瑰进行选育改良,可在中重度盐碱地上直接种植,有耐盐碱、抗干旱、花期长、产量高等特点,具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目前,我们种植了1000多亩耐盐重瓣红玫瑰。”近日,在芳青玫瑰园,山东元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方青向记者介绍道,通过他们的玫瑰种植,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增加了附近村民的就业岗位,还通过系列产品加工,现在每亩可创造价值5000元以上。
  芳青玫瑰的探索发展无疑为滨海区农业版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据悉,滨海区75%的土地为盐碱地,其中40%属于重度盐碱区。面对资源的“先天不足”,滨海区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依托耐盐植物品种选育及适生技术,发展盐碱地绿色生态高效农业,培育壮大“盐碱地+”产业。
  这边繁花似锦,那边瓜果飘香。滨海区大家洼街道的潍坊景海果蔬种植合作社600亩的果园也颇为壮观。
  隆冬时节,记者在潍坊景海果蔬种植合作社冷库看到,一箱箱维纳斯黄金苹果正打包发往河北、广西等地。
  盐碱地上不仅能种出苹果,而且甜度、口感比其它地方也更胜一筹。“我们这里是弱碱性土壤,长出的苹果具有糖度高、耐储存、挂果时间长的特点,而且富含微量元素,在市场上十分受欢迎。”潍坊景海果蔬种植合作社理事长袁景海说。
  相信土地的力量,滨海区持续发力,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路子,创新推出“柽柳+肉苁蓉”海洋生态修复模式。
  “我们在种植柽柳的同时,在树根上播撒肉苁蓉的种子,种子会以寄生的形式附着到盐松以及柽柳的根系上,不用额外的浇水施肥就能生长。”山东柽霖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淼说,肉苁蓉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现在种植的林下肉苁蓉达到了2000余亩,平均亩产能达到500公斤,经过深加工以后,亩产值可达5万元,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如今,滨海区涌现出周疃葡萄、南陈21度桃、芳青玫瑰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同时,积极延伸产业链,优化价值链,实现一二三特色产业联动,盘活了乡村资源,催生农村产业振兴新业态。
  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滨海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使高端畜牧业发展也“绿意盎然”。
  在位于滨海区的胜伟盐碱地肉牛产业园内,5000多头碱地黑牛正悠然自得低头吃草。
  “我们在全国首创‘盐碱地肉牛产业园’模式,建立国际畜牧产业园和滨海盐碱地生态农牧产业示范园,形成‘盐碱地复育—抗盐碱牧草种植—碱地黑牛养殖—有机肥生产—盐碱地改良’的绿色循环生态闭环,进一步提升滨海区畜牧业经济品质。”山东胜伟牧业有限公司研发经理江杰告诉记者,盐碱地土壤复育后,他们通过研发、种植高能抗盐碱牧草,用于饲喂碱地黑牛,并对肉牛养殖中产生的粪便,采用国际先进的分子膜好氧发酵腐熟技术,制备生物有机肥用于涵养盐碱地,实现农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从“晴天白茫茫,雨天水汪汪”的盐碱地变成现在每亩每年可实现约50万元产值的“聚宝盆”,滨海区以独特的优势走出了绿色发展的澎湃动能。如今,滨海区“盐碱地+特色农业种植”“盐碱地+特色畜牧业”等系列“盐碱地+”产业链条的落地,开创了生态治理的新路径,让昔日的盐碱滩涂不仅成为粮仓、牧场、花园,还成为果园、绿地和景区,不仅成为助力农民增收、加快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载体,还成功打造了盐碱地农业综合利用的“滨海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