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璩存峰
《我们的青春之歌》是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本文仅以男主人公东方海的成长历程为例,谈谈人物形象塑造的层次感。
不管是现实生活,还是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其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人物性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因为人物的成长变化、性格的复杂多变,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现实或艺术世界。东方海的成长转变亦是如此。
东方海最初出场还是上海沪江大学艺术学院的学生,他醉心于艺术,在丁小蝶及其父母的安排下,甚至还一度憧憬着远赴海外留学深造。他的父亲、母亲常以天下为己任,面对日寇入侵和当局的表现,父亲东方千里一方面发出将要“亡国灭种”的忧虑,一方面积极参加战地救护。正是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东方海又有着和丁小蝶不同的一面,所以当战事紧张,需要学生们参加战地救护的时候,他能够积极参加,用艺术缓解伤病员的病痛。来自父母的影响、民族危难时的挺身而出,这些都为东方海后来的转变埋下了伏笔,或者说使他的转变成为一种可能。
是出国,还是留下?使得东方海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他想要出国学习这一点没错,国外的音乐教育是他从小就向往的,可是在此时此刻他只是服从安排,并没能自己做出决定。在这种时候离开祖国真的好吗?……在朋友走远的时候,他会不会还在原地踏步呢。”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父母被日本兵枪杀,妹妹失踪,面对着父亲临终的嘱托:“别……别冲动,去延安……找你大哥,别冲动……”他又该何去何从呢?有一点他想明白了,那就是不能出国了,但是复仇的火焰在他胸中燃烧,他要救回妹妹,他要为父母报仇。
如果说,小说之初,是东方海想“单枪匹马”为父母报仇。那么接下来,青帮老大余习武的激将法,还有郭云生、郭云鹏杀死三个日本兵、在上海再也不能待下去的事实,促使东方海下定了“上战场去报仇”的决心。
逃离了上海,矛盾又出现了。丁小蝶主张去武汉投靠表哥,东方海记得父亲的临终嘱托,想去延安找共产党,找堂兄东方明。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为稳妥起见,郭云生陪着丁小蝶,郭云鹏陪着东方海,一路上险象环生,好在都有惊无险。最后,他们两路“人马”不约而同,都来到了老家顺和镇。
前面紧张惊险、剑拔弩张的故事情节在顺和镇变得相对缓和了一些。在这里也出现了小说当中另外几个重要角色:于得水、于冬梅、于镇山、柳富贵、柳二妮等。好景不长,日本鬼子的铁蹄践踏至此。正当大家要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独立团突然赶来解了围。于是,小说中另一组重要角色也出场了,即团长石保国、政委赵松林和作战参谋张志成等。之后是独立团钱排长护送赴延安的同志们过黄河,战友们为了给大家争取过河时间,与敌人战至弹尽粮绝,最后纵身跳崖。
初到延安,东方海简单的、“上战场杀鬼子”的报仇心理没有改变,东方明劝他:“报仇雪恨的方式有很多种,你一定要用自己最擅长的那一种,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这样报仇才是最有效的!”因为认识的局限,东方海仍旧固执己见,一心想到连队当兵,东方明还是耐心地劝他:“你是一个音乐天才,应该用小提琴去征服世界而不是用枪杆子……”但并不见效。关键时刻,曾经一路同行的光未然替东方海解了围,并让他做鲁艺音乐系的助教。表面上,东方海暂时接受了工作安排,但是他私底下,让张志成、郭云生兄弟等帮自己练习枪法。接下来,竟到征兵处冒名顶替去当兵,当然又以失败告终。
促使东方海发生重大转变的是战地服务团第一次赶赴前线,进驻独立团。独立团准备打一场伏击战。得知消息后,东方海跟石保国软磨硬泡,其他人,包括丁小蝶,也都为东方海争取打仗的机会。大家都明白,只有让东方海到战场亲手杀几个鬼子,他那近乎执念的复仇之心才能平静下来。事先走漏消息的伏击战进展并不顺利。丁小蝶突然的一声大喊、东方海的提前开枪,使敌人并未进入伏击圈就停了下来,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幸亏有晋绥军和五支队救援。郭云鹏为了掩护东方海安全撤退壮烈牺牲。
战地服务团返回延安途中,又遇到了换成八路军服装的鬼子,在没有摸清敌人底细的情况下,东方海对敌人兵力估计不足,不听军令,主动开枪,迫使与日寇特战队打起遭遇战。战斗中,伤亡很大,幸亏友邻部队来救援,于冬梅为救东方海负重伤。
两次冲动,代价太大,使东方海彻底认清了现实与自己。回到延安,面对着叶作舟的责备,他说:“协理员,我现在才明白,这场战争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儿,是全民族的事儿。我的战场在鲁艺,在舞台,我的武器是音乐。”此时,鲁艺礼堂里《黄河大合唱》的旋律越来越清晰,东方海寻声而去。他沉浸在激昂悲壮的旋律中,眼前浮现着钱排长等烈士惨烈激战的画面,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冼星海六天六夜的创作经历,使东方海灵魂深处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他深情地说:“您的这部《黄河大合唱》,它蕴含着和黄河一样奔腾不息的能量,它蕴含着千军万马……我要像您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音乐力量,我要像您一样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
从“单枪匹马”为父母报仇的稚嫩,到“上战场杀鬼子报仇”的漫长心理预期与鲁莽行动,在这个过程中,东方海内心始终没有觉醒。是兄长的教诲,爱人的牵挂,战友的壮烈牺牲,尤其是光未然、冼星海等悉心呵护,促使东方海最终成长为一代艺术大师。正是小说作者在人物形象塑造、性格成长方面的精准把握,使得主人公的可塑性和转变的层次感清晰可见,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小说是成功的艺术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