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良/文 刘蒙亮/图
站在鸢都湖岸,感受这个寒冷的冬天。贴着冰面吹来的西北风,真正让我感觉到了如针刺骨的那种滋味。冰封的湖面,展现出一片沉寂与静谧。在凛冽的寒风中,它似乎失去了所有的生机与活力,如同一位沉默的老人,静静地凝视着这个枯黄的季节。
近段时间,这股几十年不遇的寒流,让昔日碧波荡漾的湖水,变成了一块晶莹剔透的大水晶。此时,湖面上有好些人在玩耍。我也轻步试探着走上冰面,虽然知道脚下的冰层足有十几公分厚,我还是小心翼翼,脚底不敢离开冰面,慢慢向前滑行着走。低头看着脚下的冰,忽然,我被冰层里面的奇异景象所吸引,不顾寒风刺骨,傻愣愣地蹲在那里看了半天。
我发现透明的冰层里夹杂着一串串的气泡,如在琥珀里那样好看。它们本是从湖底水草里悠悠漂起,慢慢浮上水面,现在被湖面的寒冷冻成了一串串精美的图案。我忽然又有些纳闷,如此厚的冰层,形成难道只是在一瞬间?
我像个天真的孩子,认真研究起来。直到看见冰层中的那一串串被冻住的气泡,每一个的上部都是平整的,像压扁的汤圆。直到此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湖底淤泥里的沼气,可能是被调皮的鱼儿搅动,荡起了淤泥中的气泡,在结冰前,它们可以咕噜咕噜往上冒,一露水面和空气接触就会自动破裂。
但眼下的这些气泡,是被冰盖拦截住,随后又被冻在了冰层里,随着冰层的不断加厚,每一层冰里面,都会冻住几个来源于同一个地方的气泡。冰层挡住一个,随后被冰冻住,下面又结一层冰,底下再冒上来一个气泡,又被冻住。就这样周而复始,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形成了这一静美的景象。乍一看,真像是从湖底冒出来的一串气泡,被冰瞬间冻住了一般,其实不然。能形成这一静美奇观的前提,就是气温突然下降,并且持续降温几天。
这些气泡在水底,不知外边气温发生了变化,它们在湖底“修炼”成型,本想赶紧浮上水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谁知被半路“俘获”,冻结在这冰层当中。它们只有耐心地等待,等过了这个漫长的冬季,等到冰雪消融的那一天,才能长舒一口气,融入到春风中。
隔着透明的冰层,清澈见底的湖水中,一条小鱼迅速从我脚下游过,忽然一个急转摆动,搅得湖底泛起一阵浑浊,估计是被我这个不速之客打破了它宁静的生活。这本是一个鱼儿休养生息的季节,严实的冰盖下面,不再有雨水、污水的掺杂,没有垂钓者狡猾的鱼钩,也没有鱼鹰和野鸭的突然袭击,它们终于过上了太平安稳的日子。有冰的覆盖,再大的风也掀不起风浪了,所以,湖水会得以充分的沉淀静养,就像西北黄土高原上农户家里,利用下雨天收集的浑浊雨水,放在储水窖里,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也会清澈见底。这也是江南的春水不如北方清澈的原因。看着冰封的湖面,想起了春天岸边的鲜花烂漫。忽然想到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那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站起身,直起腰,活动一下麻木的脚,抬头远观湖面,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映射出天空的蔚蓝和云朵的缥缈。它静静地倒映着这个世界,仿佛是在告诉我们,生活也是如此,看似平淡无奇,却充满了无尽的可能性。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发现,去探索,就能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生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