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专版

04版:专版

冬日寒,炊烟暖

(2024年01月12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冯天军

  炊烟是过去村庄的符号,是庄户人的依靠。炊烟不仅代表着一日三餐,还是庄户人家的精神家园。
  在一年四季的炊烟中,我最留恋冬日的炊烟。冬天的炊烟给我不一样的情调,这种情调里有生活的滋味、有温暖的巢床、有未来的希望。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严寒的冬日,天寒地冻、万物凋零,到处是一派萧条的景象。本来树木遮掩的村庄,裸露出了它枯瘦的面容,那斑驳的墙壁、那茅草的屋脊、那普通的柴门、那逼仄的胡同,仿佛诉说着一个久远的故事。然而,就在这千篇一律的背景下,家家户户刮起的炊烟,让你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嗅到了那种人间的烟火味,很温馨的味道,这种味道里塞满了农人的辛劳,塞满了虽艰涩却又安暖的生活。没有炊烟是不完整的,就像春天里没有鲜花,鸟儿没有翅膀,校园里没有读书声,是残缺的,是了无生机的。一缕缕炊烟就是整个村庄的灵魂,就像山水画中的点睛之笔,有了炊烟,整个村庄都鲜活起来、灵动起来。日出日落,月圆月缺,炊烟就像一场经典的老电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农家的屋顶一遍一遍放映着,将农耕生活演绎得恬淡而安适。
  炊烟让我有了一份饥饿时的安妥。不是吗?还有什么比那烟火味的炊烟更能挑动人的味蕾,让人有了果腹的希望。看到了炊烟就看到了母亲做饭的姿势,看到了那不安分窜动的火苗,嗅到了母亲熬地瓜粥的味道,闻到了炖煮大白菜的清香。
  炊烟是一家人情感的寄托。一个离开家在外求学或工作的人,总在梦里看到家乡的炊烟,那袅袅升起、不急不慢的炊烟,仿佛是一根思念的绳线,把家中的父母和在外的儿女串联,把父母和儿女的情感相牵。只要梦到了炊烟,就有了依靠、有了着落,就有了年这个节点团聚的希望,就有了家的具象和情感的滥觞。
  冬天的炊烟,多像一位慈爱的母亲,在早晨,送孩子上学、送儿女上班;在傍晚盼儿女归来,煤油灯下共进晚餐。冬日的炊烟又像是历经沧桑的老人,他们经历了世事变迁、生活波澜,成熟稳重、达观向善,那是一盏明灯,在黑夜里招引着人们的行程,在彷徨中给予安神的定力。
  冬日的炊烟是平凡的,一日三餐,日日年年,有炊烟的日子,是锅碗瓢盆交响的乐章。虽然单调,但不乏味,虽然清冷,但不孤寂。
  冬日的炊烟是一位忠诚的士兵,寸步不离地守望着家园。
  冬日的炊烟是一幅画,一幅清新脱俗的写意画,在玉树琼枝、冰凌长挂、雪盖房顶的背景下,有那么一缕炊烟冉冉升起,有那么几只麻雀在檐下嬉戏,而那炊烟的源头是“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的温暖和热烈。
  冬日严寒,炊烟向暖,留存记忆,时时顾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