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会说话

生肖俑自述

(2024年12月20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州博物馆的生肖俑(资料图片)。
  ◎崔斌
  在历史的长河中徘徊,我是青州衡王府生肖俑中那个盘绕于树干、回首凝望的小蛇。我诞生于明代,为衡王府玉田怀简王朱厚烃墓中的随葬品。
  1985年,考古人员来到青州王坟镇马庄村,对这里的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从墓志等可知,墓中是玉田怀简王和他的一妃一嫔,妃子为于氏,嫔为马氏。同时,考古人员发现了我们这些陶塑品,11件动物塑品惟妙惟肖、生动别致。
  我和同伴们皆为陶质,身高10厘米左右。工匠们以细腻的手法,将我们塑造成可爱的模样,哪一个都是温婉可亲。但我们又是个性明显的,那鼠的狡黠、牛的憨实、虎的威猛、兔的灵秀、龙的轩昂、蛇的幽婉、羊的温顺、猴的聪慧、鸡的英挺、狗的忠诚、猪的富态,皆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出来。
  这应当是十二生肖啊,可我们这一组俑只有十一件,唯缺马。为什么呢?
  朱厚烃,是第一代衡王朱祐楎的儿子。其嫔马氏,性柔貌美,深得朱厚烃喜爱。但马氏命短,早故,朱厚烃大悲,厚葬之,并让生肖俑陪伴她。因为她姓马,生肖俑中少了马,此中蕴含的深意令人遐想无限。也许,是寓意马氏与“十一生肖”同好之意。
  回首往昔,十二生肖俑的历史犹如画卷,徐徐展开。早在商代,十二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相配的雏形已现。至汉代,十二生肖基本定型,且与人们的命运观念相互交融,变得神秘莫测。从现有考古资料看,十二生肖俑最早作为随葬品出现在墓葬中应是南北朝时期。淄博市临淄区北魏崔氏墓葬群出土有十二生肖俑,陶质,形象较为写实。
  隋唐时期,生肖俑迎来繁荣发展阶段。它们多为陶质,胎质有灰陶、红陶之别,亦有少量青瓷制品散落其间。俑的形象丰富多样,有的是十二种动物前足攀在人俑头上,后足踏在肩上,宛如动物与人在进行一场奇妙的互动;有的则是人身生肖头,或是人捧生肖,姿态或立或坐,灵动自然。
  湖南湘阴隋墓出土的两套十二生肖俑,便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其中一套人身生肖俑,俑身通高22厘米,着宽袖大袍,双手置于腹前,盘坐于地,端庄肃穆。而另一套人俑带生肖俑更为珍贵,生肖俑后足踏在俑的双肩,前足攀在俑帽檐上,人俑盘坐,面带微笑,高冠巍峨,身着大袖对襟宽袍服,尽显飘逸洒脱。其雕塑处理手法仍带有南北朝遗风。
  广州也曾出土隋代生肖俑,仅八件,为鼠、牛、龙、马、羊、猴、鸡、狗,别具一格。这些生肖俑皆为兽首人身,高度在17至20厘米之间,羊、鸡尤为高大。它们身着紧身衣,袖口收窄,颇具北方游牧民族的风格。生肖鼠头戴两角帽,模样俏皮;生肖牛憨态可掬;生肖龙面部表情丰富,似在诉说古老的传说;生肖马则与猪有几分相似,令人忍俊不禁。这些生肖俑的出土,为研究隋代广州地区的葬俗以及生肖俑随葬习俗的分布区域与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唐代,生肖俑的制作更加精美,流行身着袍服站立的兽首人身或抱不同生肖动物的人物形象。当时,生肖俑不仅是随葬品,更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其在墓葬中的排列顺序也有了严格的规定。通常会按照子午线顺序整齐排列,自北向东,再转南至西,以顺时针方向排布,鼠马成了子午线,正合于子北午南的理论。这一排列方式,蕴含古人对时空循环、生命轮回的深刻理解。在唐代文献中,十二生肖与两组镇墓兽、镇墓俑一起,合称“四神十二时”,起到镇墓辟邪的作用。
  除了陶质生肖俑,唐代的铜镜、金银器及墓碑上也常出现十二生肖的形象。这些生肖形象或简洁流畅,或精雕细琢,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十二生肖的独特魅力,反映出唐代文化的多元性与繁荣昌盛。
  宋代,瓷质生肖俑逐渐增多,生肖俑的形象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多被做成文臣形象,头顶或戴朝冠,或戴有“王”字的弁帽,着宽袖袍服。生肖动物的位置也有所演变,最初塑于人像的头冠或幞头上,之后常表现为文官俑双手捧不同生肖动物于胸前。到了宋代后期,出现了以生肖动物直接塑于文官俑器座一侧的形式。生肖俑的组合里,人像比重加大,动物像退居次要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纸明器的使用日益广泛,俑的数量大幅减少,生肖俑艺术也渐趋衰落。
  南宋晚期,生肖动物的形象甚至逐渐消失,仅在文官俑器座部位书写十二地支字样来表现十二生肖。这一变化,仿佛是生肖俑在历史舞台上的谢幕演出,虽略显落寞,却也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观念中,我们生肖俑被赋予了镇墓辟邪、保护逝者灵魂的神圣使命。古人认为,墓葬是逝者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那里充满了未知的危险。而十二生肖作为十二地支的象征,代表着时间的循环与生命的流转,具有强大的神秘力量。我们被放置于墓中,犹如一支忠诚的卫队,环绕在墓主周围,驱散阴霾,抵御邪恶,确保墓主的灵魂能够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安息与庇佑。
  通过我们的形象与排列方式,人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十二生肖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个生肖都蕴含独特的寓意,与十二地支相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时间与生命的符号系统。这一系统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纪年、纪月、纪时,还深入到人们的命运观念、民俗风情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今,我和伙伴们静静地陈列在青州博物馆中,岁月的尘埃已落定,往昔的神秘与庄重却依然萦绕心头。从随葬品到文化瑰宝,生肖俑承载着无数先人的智慧与情感,跨越时空,与现代的人们对话。希望通过我的诉说,能让你们感受到生肖俑这种文物的独特魅力,让这千年的生肖传奇,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