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滨
面包火烧,老潍坊人以前叫甜火烧,以区别于掰开就能淌出红糖或白糖馅的糖火烧。1970年以后,潍坊的食品厂、糕点厂开始生产并上市面包,这种以糖精作为甜味剂的在潍坊火烧中唯一的糖精火烧、发面火烧、软面火烧,就慢慢因其膨松柔软并像面包的形象,改叫面包火烧了。
曾经,糖精制品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得到人们的推广,冲击着一代人的味蕾记忆。糖与糖精的甜的口感不同,一吃就分辨出来了:糖的甜是丝滑的甘甜,广西甘蔗糖、东北甜菜糖、进口古巴糖都是如此;而糖精的甜在口腔中似乎还带点发涩的苦头儿,甜度越高苦头儿越大。
面包火烧加了碱,所以瓤的颜色微微发黄,看起来更有食欲,而且碱面有种特殊的香味。我从小喜欢吃碱稍大点的,无论馒头或小米稀饭,一看发黄了我就高兴,因为我感觉那种碱味很香。
这种面包火烧不是人们的日常主食,也不是一般人家自家能做的,食堂时常有卖的。那时候学校经常组织到郊区人民公社去参加麦收、秋收助农劳动或者军训野营拉练活动,中午不回家赶不上饭点就要自带干粮,自带个凉馒头、凉面饼、凉窝头,最好是能捎上俩面包火烧。这种甜口的饭食,半大孩子干吃起来什么也不用就,再啃咸菜也不对味了,空口吃就行,那感觉真是又像吃干粮、又像吃点心,既吃出了满口面香、又吃出了甜甜的滋味,那时真想一有各种活动就能吃个松松的、软软的、鼓鼓的面包火烧,就像过节一样舒坦。
面包火烧的历史,比以盛产杠子头火烧、肉火烧、硬面火烧、瓤子火烧、糖火烧等闻名遐迩的潍坊其他一众火烧的历史要晚,但这种童年的美食也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好多年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一阵子,面包火烧却又猛然间在潍坊火起来了。还是那个老样子,还是那个老味道,还是没忘了在中间点个红点——寓意吉祥如意、喜庆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