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固的“小史铁生”

——读《青白石阶》有感

(2025年02月14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任祥国
  日前,一条“轮椅上的作家马骏获骏马奖”的消息令很多人动容。来自宁夏西海固的90后青年马骏,因病长期在轮椅上写作,文学托举他“站”上了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颁奖舞台。他用文字治愈了自己,也温暖了无数读者,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小史铁生”。感动之余,我也第一时间购买了他的获奖作品《青白石阶》来读。
  《青白石阶》是2023年出版的一本散文集,全书共分“成长篇”“生活篇”“爱愿篇”“随心篇”“感悟篇”五个部分,收录了作者的26篇散文,讲述了马骏从童年到他28岁的成长经历。在书中,他的人生体悟凝结成一篇篇散文,他笔下的亲情细腻隐忍,他笔下的众生生动真实。读完这本书,我为马骏艰难的成长经历而久久不能平静。
  马骏,1995年出生于宁夏西吉县的一个回族家庭,他出生时就得了一种“怪病”——脊髓性肌萎缩症。这个病让他浑身无力、抬不起手、直不起腰、挪不动腿。从小,马骏就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可当同伴上学时,马骏呆呆地坐在家门口的青白色石阶上,内心涌动,他渴望能如他们一样去学校读书。直到九岁时,马骏才上了小学。为此,父亲放弃了打工,每天把马骏抱上自行车送到学校,再把他背进教室。从小学到中学,父亲风雨无阻接送了他12年。
  上学后,马骏加倍努力学习,可他的身体却因为直不起身,又长时间久坐,脊椎渐渐变形,年纪轻轻便弓腰驼背。做手术治疗得花十万元,是家里承受不起的。“屋漏偏逢连夜雨”,马骏的弟弟出生时因拉伤神经导致右半身瘫痪。随着弟弟到了上学年龄,父亲每天抱着马骏读高中,母亲则每天背着弟弟去小学,家里的日杂门市部时常关门,生活更加拮据起来。2016年,“逆天”的马骏考上了大学,他以一纸通知书回报了家人风雨无阻的付出,可现实无情地摆在面前,去上大学,父亲就得陪读,这个家将无法运转,他最终痛心地放弃了上大学。
  之后是他的一段至暗时光,时常自我怀疑“活着的意义”。2016年末过生日,马骏的父母“刷爆”信用卡,花了两万元钱给马骏买了台电动轮椅,这差不多是一家人全年的收入。自此,他第一次有了“自由移动”的能力。一次,马骏读到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读着读着,泪水模糊了双眼。“我像喝到一泓甘泉,手不释卷地将整本书一饮而尽。”“感受地坛里的春夏秋冬、人间美好,史铁生可以出去,我为什么不能呢?”《我与地坛》让马骏走进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更挽救了马骏,启迪了马骏:他也想写出自己的故事。
  坐着电动轮椅出门,马骏有了重生的感觉。80岁的退休老人、素未谋面的轮椅女孩、楼顶上的一棵小树……他发现,外面的世界是这么美好。回到家,马骏就把看到的一切记录下来。不过是偷偷写,不敢给人看,自觉文笔太幼稚,而且因为双手无力,他的文字大多是仰面躺着用手机写成的。马骏家外面有几棵大柳树,他常在柳树下读书,他给自己取了“柳客行”的笔名,侠客一样的名字,带着他的思想游历祖国大好河山。不知不觉间,马骏的手机里,已经记录了自己写的散文、小说,但他从不敢发表。后来,在西吉作家王雪怡的认可和鼓励下,他开始投稿。此后,他的作品不断发表并获奖,至今,他用手机写下了数十万字。
  《青白石阶》的读者,可以从这部书受到共同的启发,也可以得到不同的感受。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相信你们会如同读史铁生一般不止一次地阅读这部书,而且你们的阅读感受会逐步加深,逐步丰富,你们那种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会得到提升,你们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力量会变得强大。也许在人生的某个节点,你会忽然意识到,它的感染力竟然如此之大,不知不觉间,它已经深刻影响了你,提升了你,使你变得更好。
  路,无法用腿去蹚,却能用笔去拓。他在书中写道:“读书创作让我更坚定,也更勇敢,让我觉得苦难背后的真善美爱才是最宝贵的。通过文字我又认识了自我,认识了活着的意义,曾经黯淡的灰色世界不见了,我看见,那个坐在青白石阶上的小男孩在向我招手,眼里闪着亮光,笑容那样甜美。”如今,马骏每天依旧坚持锻炼,不停写作。他的作品文字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希望。
  马骏用坚韧和执着,在轮椅上写出了精彩的人生,激励着人们在困境中勇敢追梦,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与文学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