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韶华
“我家住在高层,遇到低楼层起火应该怎么逃生?”“家里应该常备哪些应急物资?”在“潍民应急 坊安万家”会客厅活动现场,抢着提问的群众越来越多,来自街道、商超以及专业社会救援力量的四位“答题人”结合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各类安全应急知识。
“会客”模式去除了“讲桌”的隔阂,大家搬个凳子围坐在一起,在“你问我答”中将安全应急知识越“扒”越细。“用会客厅的形式让‘安全应急’与群众双向奔赴,是今年‘潍民应急 坊安万家’应急能力提升工程的新探索。”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潍民应急 坊安万家”应急能力提升工程设置了社区应急大讲堂、“一老一小”自救互救技能提升、企业职工应急能力提升、第一响应人培训、应急物资进万家、“防灾减损·风险减量·保险护航”、党员干部职工应急能力提升、应急救援技能竞赛、应急救援队伍前置驻勤、应急救援队伍实训演练等十大系列活动,分类实施精准性、系统性应急能力培训,将安全应急知识普及到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每一个人。
“大家参与积极性高,提出的问题也很贴合实际,让我们注意到还有很多地方大有可为。”潍坊育成安全教育培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刘行行说,会客厅活动氛围轻松,讨论热烈,群众获取的安全应急知识不仅“种类丰富、营养全面”,更在解惑和体验中“消化得了、吸收得好”。
主动上前体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高新区居民张艺耀对此深有感触。“我听得很明白,记得也牢,但上手试的时候还是手忙脚乱的。”在潍坊先锋应急救援促进中心救援队员的指导下,张艺耀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掌握了关键步骤。“有口诀,石头、剪刀、布。”张艺耀笑着说。
“潍民应急 坊安万家”应急能力提升工程是市安委会、市减灾委有关成员单位联合创新实施的品牌战略,旨在提高社会公众应对突发灾难和意外伤害的自救互救能力,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氛围。随着安全应急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的深入推进,群众普遍参与、人人贡献、人人受益的工作格局已然铺开。在把应急管理和公共安全治理转化为全市人民的生动实践过程中,“潍民应急 坊安万家”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历经10个月的发展又有了新的变化。
在“潍民应急 坊安万家”应急能力提升工程的推动下,目前,我市已建设4954个社区(村)级应急救援站,具备条件的站点还升级为应急体验宣传教育点,3601名基层应急安全骨干及从业人员进行“第一响应人”培训。“会客厅活动改变了我们对安全应急宣讲的印象,为今后开展相关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奎文区东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丁建均表示,他们将依托应急救援站,广泛发动应急力量,在各社区积极开展各类应急救援培训,以近距离、沉浸式的互动体验增强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一场活动激发新思考,带来新变化。“潍民应急 坊安万家”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将创新更多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的安全应急宣传形式,用平安“小细胞”构建城乡“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