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洪明 通讯员 孙云龙
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2月25日上午,记者在诸城市南湖生态经济发展区常山社区东方田园综合体看到,成方联片的果园里,技术员们正在有条不紊地给果树剪枝。
53岁的技术员葛洪彩说,园内的20多名专业技术员来自多个村庄,建园9年来,他们逐渐从普通农民成长为专业技术工人,主要负责剪枝、疏果、施肥、套袋、采摘、包装等工作。到采摘期他们还会继续招工,忙时工人会增加到100多人。“这几年,来常山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心里格外自豪。”葛洪彩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常山社区充分发挥生态、文化、区位等资源优势,在发展苹果产业的基础上,丰富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拓宽致富道路,让苹果“金”色更足,带动群众致富。
据园区总经理张勇介绍,园区共种植800亩“红霜”苹果,他们采取生态果业发展模式,持续加强种植管理,不断提升苹果口感品质。“现在已经有多个企业预订苹果,我们会在果树上挂上企业名称,有的企业还要求在成长的苹果上写上企业简称。”张勇说,经过多年努力,苹果品牌效应不断提高,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也逐渐宽广。
当天中午,记者在常山社区“苹果乐园”看到,成行的果树已经修剪齐整,每行果树挂着一个标牌。“苹果乐园”副总经理朱崇军介绍,园区总占地6000亩,目前种植苹果树3200亩,主要种植“维纳斯黄金”“富士”等品种,果园持续加大种植投入,引进先进技术,采用优质菌肥、有机肥,实行规范化管理,他们种植的苹果曾在全市苹果大赛中荣获金奖。目前,园区共有固定工人126名,用工高峰日达480人。
“常山旅游资源丰富,苹果园不仅是常山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带动常山社区民宿餐饮发展,而且是毗邻甘泉岭生态园的采摘基地,甘泉岭生态园里有茶园,配套建设研学基地、茶文化馆、民宿和酒店。串景成链,业态丰富,果园、茶园也成为生态旅游的重要景观。”朱崇军说。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常山社区蔡家沟村文化大集,看到艺术家张破正在教一些农民画画,积极筹备3月1日的开集活动。“我们秉承艺术家农民化、农民艺术家化理念,用艺术乡建的方式改造提升蔡家沟,让当地的老百姓画画能有收入。一些村民还发挥手工特长优势,制作传统手工产品,吸引不少外地游客慕名前来‘打卡’,文化艺术气息浓厚。”张破说。
据常山社区党委书记王洪亮介绍,常山是苏东坡率众出猎的地方,留下了雩泉亭、黄茅冈等丰富文化印记,依托文化资源、生态林果产业基础,当地建起了常山文博苑、东坡狩猎园、蔡家沟研学基地等文旅项目,进一步带动了经济发展。
“我们将充分放大全区1.8万亩林果产业优势,擦亮文化品牌,打出经济发展组合拳。围绕‘一山一湖一站文旅+’发展定位,构建‘三园两带一片区’产业融合矩阵,探索山湖联动、一体协同发展新路径,做大做强乡村振兴综合体,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新样板。”诸城市南湖生态保护服务中心党委书记罗永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