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希明 文/图
当下,是众多大棚果蔬的上市高峰期。4月8日,在寿光市纪台镇李家官庄村菜农李仁圣的大棚里,一个个茄子肉质饱满,鲜嫩油亮。让人称奇的是,这里的茄子或者长而细,或者短而粗,有的甚至像西红柿、小南瓜,形状各异,颜色不同。
李仁圣60多岁,和妻子在村东大棚区的这块土地上已经耕耘了40多年,最初种传统作物,后来种植拱棚西瓜,再到后期,建设了冬暖式蔬菜大棚,改种茄子。如今,李仁圣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红火。前些年,村里先后两次大规模调整土地,动员群众建设新式大棚,全村仍然沿袭着种茄子的传统。
李仁圣不但是菜农,还担任着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带头人,他带领菜农不断探索学习,提高种植水平,让李家官庄村成为新技术、新产品的重要策源地。他指着那些短而粗的茄子说:“这是由原来的品种改良而成的,以前这种茄子又长又细,后来我们通过种植管理技术创新,让茄子变成现在的模样,口感也提升了不少,很受烧烤店欢迎,美其名曰‘烧烤茄’。”
茄子“变脸”的背后,是村干部和党员的率先作为,勇立潮头。在李仁圣的大棚里,记者还发现了他种植的“观赏茄”,有的种在地里,有的长在花盆里,共有10多个种类,五彩缤纷。茄子或像小南瓜,或像西红柿,或像玫瑰花,让人大开眼界。据了解,这些“观赏茄”是李仁圣应菜博会主办方邀请,为菜博会主展区量身定制的,不但收益更高,而且借助菜博会这一平台,向八方游客展示了寿光菜农的多才多艺。
“仁圣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一直坚持在生产一线,还带着我们这些村干部、党员带头试种新品种、摸索新技术,成功后再在村里推开,让大伙的茄子都卖出了好价钱。”村干部李松林这样夸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