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爱剪纸

(2025年04月11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吕学民

  剪纸,在母亲那里叫做“铰花”。
  母亲铰花,从来不事先在准备好的花纸上用笔画好图案,而是依照心里的图样信手拈来。母亲说,各类花鸟虫鱼、草木瓜果等在她的心里都澄明得很。
  听母亲说,她从小就喜欢铰花,每每都会受到大人们的称赞,说母亲心灵手巧有天赋。
  待母亲成家立业后,常常抽得生活的罅隙时光,约起左邻右舍的小媳妇、婶子大娘们,围坐在一处搓麻线、纳鞋底、做布鞋。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里,女孩们最热切盼望穿的鞋,就是在鞋头、鞋帮上用各色花线绣上五颜六色的花儿,映衬出她们娇柔爱美、花枝招展的神态;而男孩们则喜欢在鞋头绣上威猛的虎头,以彰显阳刚之美。这时,便是母亲大显身手的时刻了。村里远远近近的小媳妇们,隔三差五就约着来我家,让母亲给她们铰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母亲再手把手地教她们如何将这些图案完美地绣在鞋面上。如此一来,经过母亲的指点,一双双精美的绣花鞋,在绵绵不断的穿针引线中欣欣然展现在人们面前,新鲜光亮,华丽称心。穿在姑娘、小伙的脚上,走过大街,穿过小巷,就像小河淌水,潺潺流淌在村里的房前屋后,丰美着一代人的朝朝暮暮,燃烧着人们追寻美好希望的心田。
  日子一天天丰盈着,人们的追求也在一日日发生着变化。那个人们喜欢穿着绣花鞋行走四季的时代,已经走进了人们记忆深处。当年找母亲给铰花、帮着做绣花鞋的小媳妇们,如今都已是含饴弄孙、坐享天伦了。然而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里,母亲对铰花的一腔挚爱,却依然不减。时下,年届九旬的母亲,从电视上听说她的铰花也是一种高雅艺术,还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是,她的心情更加高昂了。茶余饭后,母亲便会戴着那副老花镜,用一双颤颤巍巍的粗糙的手,操持着剪刀,拿捏着花纸,认认真真、小心翼翼、津津有味地铰起来……此时的我顿时心生慨叹:母亲俨然已把铰花作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厚爱,作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啊!
  母亲铰花的时刻,是她最倾心的时刻,也是她心花怒放、乐此不疲的时刻。一把剪刀,在她手中宛如走马行龙:兰花吐香,牡丹怒放,秋菊千姿百态,蜡梅点灯寒冬,鸟儿啁啾踏枝头,鱼儿出水跃龙门,金鸡啼鸣,猛虎嘶吼,花猫咪咪笑,小狗吠吠闹……各样的动物、各样的花草,一幅幅、一件件,各具神态,惟妙惟肖!
  我把母亲的“大作”,一一精心地珍藏起来。我觉得,这不仅是珍藏起母亲对生活的无限爱恋和执著,也不仅是珍藏起我对母亲的崇拜和挚爱,更是珍藏起母亲那颗对祖国文化无限钟情的不老的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