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勇
许久没有去朱刘煤矿了,听弟弟讲前几年煤矿关掉了,就连小时候在家里抬头可见高耸的煤矸石山也从地面上消失了。
号称潍坊四大煤矿之一的朱刘煤矿就在老家孤山北麓附近,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投产。众多煤矿工人聚集在此形成了煤矿小区,还有学校、礼堂、医院、商店、电影院等公共设施,给周边村子带来很大便利。我小时候经常去煤矿玩耍,像去大城市似的。至今忘不了煤矿食堂里面的羊肉汤和糖火烧,忘不了在煤矿电影院首看的电影《少林寺》,忘不了在煤矿医院就诊的可笑往事。记得一个夏天的晚上,大人们聚在街头乘凉闲聊,当时很小的我在旁边捡小石头塞鼻孔玩,一不小心塞进一块稍大点的石头,拿不出来急得哭,父亲赶紧带我去煤矿医院让大夫用镊子给取了出来。
忘不了我们调皮的小伙伴们经常趁看门大叔不注意,偷偷溜进矿区里,碰见从矿井中鱼贯而出的工人师傅们,他们戴着有头灯的工帽,穿着蓝灰色的工作服,黝黑的脸上只能看见白眼珠和露出的牙齿。他们身后是挂在铁轨上的一排排小车,延伸到黝黑神秘的坑道里,吓得小伙伴们不敢靠前。矿区内有好几个大澡堂,水温很热,我们经常溜进去洗澡。
更忘不了那高不可攀的煤矸石山了,是吸引着我们去“捡宝”的冒险乐园。煤矿里倒掉的煤矸石里经常会有软铁丝线等,五颜六色的,捡回去可以制作手枪玩具用。我们躲在山脚下,远远看见拉煤矸石的小车顺着铺设的铁轨从斜坡而上,跟磕头虫似的颤悠悠地爬到最高点,倾倒而下,只见山上灰尘四起,石块乱飞,哗哗作响。我们会利用倒煤矸石的空当爬上去“捡宝”,过程危险刺激,而我们却乐此不疲。
红火一时的矿区现在怎样了?带着些许的疑问和深藏心底的惦念,周末回老家时,特意来一探究竟。经过一段坑坑洼洼的道路后,当车子进入了朱刘煤矿厂区时,仿佛瞬间进入了被时光遗忘的角落,整个厂区沉浸在一片寂静之中,就连原来那股焦煤的味道也没有了,只有偶尔吹过的风声,像是在低吟着它曾经辉煌又终归落寞的故事。我把车停在厂区大门口,门口石碑上的字已然脱落,隐约能看到潍坊朱刘煤矿有限公司的字样。生锈的大门半敞着,主路两侧的厂房墙体斑驳陆离,脱落的墙皮露出里面灰暗的砖石,爬满了岁月侵蚀的痕迹。头顶的钢梁纵横交错,有些地方的漆皮已剥落殆尽,裸露出钢铁的原色,摇摇欲坠地悬在半空。地面满是裂缝,干枯的杂草在风中摇曳。破碎的玻璃散落各处,在阳光下折射出暗淡的光。我转身走到附近的煤矿小区,如今人去楼空,街巷里很是空旷,只有几个老人在树下聊天。
这里曾经是多么热闹啊!轰鸣的机器、穿梭的运煤车、川流的煤炭工人、吆喝着的熟食摊,还有春节期间渣子山上满天绽放的绚丽烟花。
我驾车离开,两侧的厂房车间纷纷向后退去,曾经红火一时的矿区也渐渐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