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械执行者”到“智慧监护者”

——山东海化集团跑出数转智改“加速度”

(2025年05月23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刘元超
  在传统化工产业精密运转的庞大体系中,操作员如同永不停歇的齿轮,日复一日重复着成千上万次的阀门调节、仪表巡检与报警处置。这些高强度、高重复性人工操作,不仅限制着生产效率的提升,更成为行业智能化转型中的瓶颈。山东海化集团直面困局,以数转智改为“利刃”,开启自我革新之路。随着“零手动”智能工厂项目的落地,一线操作工完成了从“机械执行者”到“智慧监护者”的华丽蜕变。
  近日,山东省化工专项行动办发布《关于公布全省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园区和企业名单的通知》,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荣获“2025年全省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称号。近年来,海化集团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核心战略之一,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和智能化升级,积极推动全业务领域信息化建设,汇聚经营“全要素”数据,倾力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盐化工产业大脑,推动企业从传统化工向智慧化工转型,跑出了数转智改“加速度”,在化工行业智能化转型的赛道上,以令人惊叹的“海化速度”,书写出智能制造的全新篇章。
  破局: 从“人工值守”到“智能领航”
  海化集团将2024年定位为“数字化元年”,开启以“零手动”为核心的智能工厂建设,选取纯碱厂、溴素厂、氯化钙厂作为试点单位,志在实现生产全流程“零手动操作”。这场变革绝非简单的设备迭代升级,而是对传统生产模式的深度重构。
  在纯碱厂新线重碱车间,碳化塔倒塔曾是工艺环节的“老大难”。过去,单次人工倒塔需要操作12个工艺指标、手动切换18个阀门,耗时长达251分钟。而今,“智能全自动倒塔”系统上线后,操作员只需轻点鼠标,大屏幕上阀门开闭指示灯便依次闪烁,温度、压力曲线自动精准贴合预设参数。“以前倒塔像‘打仗’,现在像开启了‘自动驾驶’。”一名操作员指着屏幕上的倒塔倒计时说,“系统将原本251分钟的工作压缩至162分钟,还能多‘挤’出8吨纯碱。数转智改让生产从‘人控’迈向‘智控’,这是质的飞跃!”
  颠覆性的场景还出现在氯化钙厂。此前,操作员每天需进行3300次手动操作,工艺参数波动大。该厂通过部署55个智能APC控制器、75个PID回路和37个专家控制程序,操作频次降至每日343次,降幅近90%,每吨产品蒸汽消耗降低1.37%。“现在,系统自动‘画直线’控制关键参数,语音报警精准定位问题,我们可以将精力集中在数据分析和策略优化上。”一位主操人员如是说。
  攻坚: 五个月铸就行业传奇
  “零手动”项目的成功,离不开海化集团党委和全体职工的高度重视和对效率的极致追求。在行业内,同类智能化改造项目通常需要1至2年时间,而海化集团一期项目从立项到正式上线仅用时5个月,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时间紧、任务重,但我们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海化数转智改专班负责人介绍,集团党委将项目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三级专班,抽调骨干脱产攻坚。数转智改专班成员与外部团队并肩作战,攻克DCS系统扩容、自调阀供货周期长、施工难度大等难题,最终提前一周实现系统上线。
  在氯化钙厂项目现场,72小时连续驻守中控室、上百次参数调校成为常态。专班成员以“痛点地图”锁定167个手动干预点,用智能解耦技术突破控制瓶颈,最终提前15天完成改造任务。“那段时间,大家吃住都在厂区,当系统顺利上线的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一名专班成员感慨道。
  成效:效率与效益双提升
  “零手动”项目带来的变革,不仅体现在操作方式的革新上,更推动了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纯碱厂碳化转化率同比提升0.31%,年节约原盐1.02万吨;氯化钙关键参数控制平稳率提升69%,蒸汽消耗持续优化。一期项目年综合效益达2000万元以上,其中纯碱厂通过产量提升、消耗降低、人员优化实现效益1212万元,溴素厂硫磺消耗下降8.7%,蒸汽降耗19%。
  在人员优化方面,转岗员工积极投身工艺优化与设备管理工作,“人机协同”的全新生产模式逐渐成型。“过去忙得脚不沾地,现在终于有时间静心研究如何让系统更智能。”一位转型为“监护员”的老员工感慨道。老操作员悉心指导新仪表工,顺利将转型“阵痛期”转化为能力“升级期”。
  引领:打造智能化转型新标杆
  在海化职工培训室内,一群操作工正专注地学习分析控制曲线,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模糊控制”“变量耦合”等专业知识……这或许就是数转智改最动人的写照——机器不曾取代人类,而是让老师傅的宝贵经验以数据的形式得以传承,让年轻一代用代码延续工匠精神。当“海化速度”遇上“零手动时代”,传统工业正在书写属于未来的崭新篇章。
  海化集团“零手动”项目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企业自身范畴。作为氨碱行业首例全自动倒塔、氯化钙行业首个零手动产线,其经验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海化集团通过“整体规划、试点先行、全面推开”三位一体策略,构建了可复制的智能化改造模板:历时3个月调研17家单位,明确“以零手动倒逼硬件升级”的路径,通过自动控制反推设备可靠性提升;将多变量预测控制、智能诊断、语音报警等技术与工艺深度结合,促进数实融合;通过“设备完整性管理”提升检维修水平,以结果导向推动全链条升级。
  目前,海化集团二期项目已启动,计划在年底前实现更多生产工序的“零手动”。海化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永志表示:“从‘动手’到‘动脑’的转变,让我们抢占智能化先机。未来,海化将继续输出‘智慧经验’,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海化集团这场“零手动”革命,既彰显了国企改革的魄力、技术创新的伟力,更照亮了传统工业破局重生的未来之路。“每日操作次数从3300次锐减至343次,这一数字的变化,不仅是生产模式变革的直观体现,更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海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令波说,集团将以数转智改为笔,继续书写传统化工向智慧化工跃迁的新篇章,全力打造“化工+能源”现代化一流企业集团,为建设现代化强省强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