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
“我家东武城,因为东武吟。东武飞作怪山去,东武之名留至今。超然有古台,坡公迹灭生蒿莱……”这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澄中的诗作《东武吟》,在诗中他对诸城的山川名胜、历史掌故如数家珍,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李澄中(1629—1700年),字渭清,号渔村,诸城人。他一生著作颇丰,著有《卧象山房文集》等,有部分诗赋墨迹珍藏于诸城市博物馆。
李澄中以诗文名世,许多人不知道他在为官时严辞拒贿、秉公选材的事迹。
李澄中年轻时屡试不第,康熙十八年(1679年),他受荐举参加“博学鸿词”科考,才得以录用,被任命为翰林院检讨,参与纂修明史。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李澄中奉命赴云南主持乡试,负责总阅答卷。进入云南境内,李澄中一行人来到一处长亭,一些读书的士人前来迎接,还抬来一个大食盒奉上。李澄中致谢后打开食盒,不料盒中物并非饭菜,而是白花花的银子,数额甚巨。素来清正、一尘不染的李澄中登时怒发冲冠,厉声呵斥:“敢以此污我耶!”命人当场将行贿者抓起来,送当地县衙审理。
到达云南官府后,李澄中亲自选拔监考人员,与众考官约定,“文非清真雅正者不录”,秉公持正,严明考纪,狠刹了当地乡试舞弊的风气,赢得了士子的信赖。他还慧眼识人,录取的考生均为一时之选。当时他在翰林院的同僚朱彝尊与深知云南学子情况的李约山讨论滇中人才,让李约山提供云南高才名单,借此考察李澄中是否能够真的将人才选拔出来。李约山共列出22人。发榜后,这22人中多达18人被李澄中选中,两人都表示叹服,朝野也传为美谈。
李澄中晚年辞官后回乡居住,寄情山水之余,选取诸城名士王承箓、丁耀亢、邱石常、刘翼明四人诗,亲自作序,刊行于世,为保存诗人作品、赓续当地文脉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