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艺华
“教育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把每一堂课上成孩子喜欢的样子,把每个孩子当成独一无二的宝藏。”寒亭区杨家埠小学语文教师李媛媛,她把13年光阴化作春雨,用书香浸润童心,以匠心守护讲台。
从第一次踏上讲台,李媛媛就暗暗立下誓言:“教好每一个学生,让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她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小档案”,针对性辅导;遇到学习困难的孩子,她利用课余时间查漏补缺。看到孩子们从懵懂到懂事,成绩稳步提升,她说所有付出都值得。
“语文不只是课本里的文字,更是生活里的温度。”这是李媛媛常挂在嘴边的话。她把每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打磨,紧扣课标又贴近生活:讲课文时组织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人物情感;开展交际模拟活动,引导孩子在真实场景中运用知识。学生们常说:“李老师的语文课像玩游戏。”
有个叫哲哲(化名)的学生,家境困难且患有心脏病,父母离异后随父亲挤在出租屋。李媛媛知道后,为他申请贫困救助,课上多提问、课下补功课,让原本孤僻的孩子渐渐开朗。后来哲哲父亲遇车祸,她第一时间发起爱心捐款,看着孩子奶奶含泪致谢的模样,她更懂了“教育是用生命温暖生命”这句话的含义。
作为语文教研团队带头人,李媛媛深耕课堂,将实践思考写成论文,用理论反哺教学。她带领同事打磨课例、研究教法。在她的带动下,学校“书香校园”活动有声有色,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在社团里绽放。
“让每个孩子带着梦想飞得更高。”这是李媛媛的教育追求。早读时琢磨如何调动兴趣,午写时思考怎样培养习惯,读书时规划如何拓宽视野……这些细微处的用心,让家长们感慨:“孩子回家总说老师夸他了。”
没有豪言壮语,唯有默默坚守。李媛媛用13年的言传身教证明:教育的美好,正在于用真心浇灌每一棵幼苗,静待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