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浩智 通讯员 刘耀宗)近年来,峡山区太保庄街道以创新提升“三个模式”为引领,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高水平推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功创建市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奋力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三次产业深度融合,现代农业发展全面开花。
打响品牌,创新模式,做优一产。打造有机农业特色品牌,以优渥有机农业、有机姜融合创新产业园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全力打造“有机菜、有机姜、有机鱼”有机品牌,加速产业集聚、强强联合,推动以优渥、新和盛为主的有机产业、加工企业形成“峡山有机产业联合体”,实现合作共赢。优渥“有机汇”提供“农场直供餐桌”的家庭宅配服务,成为京东有机生鲜类销量第一品牌。大力发展有机姜产业,建成了总投资3.9亿元的有机姜融合创新产业园,实现了传统姜种到脱毒姜苗、传统土田到基质栽培、传统人工种植到智能大棚种植的三大变革,年产有机姜2400吨、培育脱毒姜苗100万株。实施大田土地智慧服务,总投资3900万元的2022年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顺利完工,2023年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速实施,深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集体经济”模式,引入省农担公司提供担保和信用支撑,累计流转土地2万余亩,农户每亩收益800元,村集体每亩收益100元,通过科技赋能,科学管理,实现“耕、收、种”一体化服务,村集体经济和托管群众收入得到了提高,粮食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
技术创新,紧跟潮流,做强二产。成功引进姜秸秆无害化处理及综合高效利用项目,以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为导向,深挖姜秸秆多元价值,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立协同创新机制,通过科技研发首创国内姜秸秆提取姜精油技术,萃取后的剩余物作为生产纸浆、生物有机肥或生物质颗粒的原料,实现了姜精油萃取工厂化量产和废弃姜秸秆的全利用,每年可处理姜秸秆100万吨,萃取姜精油1000吨,产值实现4亿元以上,有效解决了姜秸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为各地处理废弃姜秸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示范,成为了具有巨大潜力的“瞪羚型”企业。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落成运行,目前已建成6大公共平台和19个独立实验室,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正加速建设。柔性引进世界著名生物学家邓兴旺、国家级特聘人才张兴平、生物技术专家章旺根等高层次人才200余人,为打造“种业硅谷”、开展技术攻关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小麦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研发实现突破,申报4项国际专利,其中1项获得美国授权,近十种蔬菜瓜果品种选育取得重要进展;国际首创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洁田模式,每亩净收益比单作玉米增加700余元,有效解决了玉米大豆长久以来的“争地”矛盾。
农旅融合,节会带动,做实三产。借势金风筝国际微电影大赛、国际乡野马拉松、“新时代·新鲁菜”创新大赛、光影艺术节、峡山灯会等节会活动,积极宣传推介有机蔬菜、有机生姜、盛峡韭菜、峡山仙桃、秋月梨、火龙果、奶莓等10余个特色农产品,建立三农电商孵化基地。2022年全年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场次超2000场,累计订单达5000余万元,在黑龙江、河南、福建等地布点“乡村之家”特色农产品展示中心9个,多措并举让名优特农产品成为了市场的“香饽饽”。坚持合作社实体化、经济产业化、股份全民化“三化”并行,以前甘棠、后甘棠、西树等龙头村为引领,实施村集体资产改制,让集体资产合理合法变为发展经济、惠及民生、干事创业的资金。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47家、家庭农场34家、田园综合体9个,利康食用菌、千树花梨2个合作社被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大力发展产品采摘、民俗体验、田园观光等“一村一品”项目,盛棠农业生态示范园、十里桃花源等成为潍坊市区5所中小学的劳动实践学习基地,与峡山景区、环湖漫道、卢志英烈士故居、甘棠乐园、阳光牧场等旅游元素深度融合,峡山一日游服务项目持续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