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关键少数” 实施“精准画像”

市审计局提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质效

(2023年08月31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审计人员在开展某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查看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营处置情况。   赵建花 摄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静静 通讯员 李莉 张同波)近年来,潍坊市审计局聚焦市管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探索实施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进行客观精准评价的“审计画像”,科学定位“要画谁”,精准实现“画准像”,确保结果“用得好”,为规范权力运行、促进责任落实、加强干部日常监管提供重要参考。市审计局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创新做法,得到审计署领导批示肯定,被省委组织部、省审计厅在全省推广。
  突出“关键少数”,科学确定“要画谁”。市审计局牢牢抓住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科学确定审计监督对象,切实发挥审计监督常态化、动态化震慑作用。坚持全面覆盖,实行项目建库管理。市审计局全面梳理市县级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范围,将全市300多个审计对象纳入审计项目库,年度审计立项时,与组织部门充分协商,按照每届任期至少轮审一遍的要求,制定计划开展审计。坚持分类推进,科学确定审计频率。市审计局研究出台《潍坊市市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办法》,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实施单位和实施对象,按照岗位性质、审计复杂程度进行分类管理,将审计对象分为A、B、C三大类,根据分类层级确定审计频率,做到有的放矢、科学推进。坚持突出重点,推进行业系统审计。市审计局坚持审系统、系统审,每年筛选2至3个权力集中、资源富集、资金密集的行业部门“一把手”,实行重点审、优先审,对一些市县业务关联性强的行业系统,探索实行市县“一盘棋”运作。今年,市审计局选取了住建、教育、城管等行业系统开展审计,确保审计“一条线”、规范“一个面”。坚持关口前移,加大任中审计比例。近三年全市领导干部任中审计比例保持在60%以上,今年市本级任中审计比例达到95%。
  聚焦“质量管控”,多维刻绘“画准像”。市审计局针对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区分领导干部岗位性质和职能特点,科学确定审计方案,精准评价鉴定,发挥审计监督建设性作用。精准设置审计内容。市审计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在进点前,审计组结合有关部门提供的日常调研、考察考核、巡视巡察等情况,明确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审计画像”在审计结果报告基础上,重点突出领导干部履责评价、定责主要问题、履职风险点三部分内容,既客观评价成绩,也揭示反映问题,指出存在的风险点,切实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防范功能。精准把控质量。审计中,审计组围绕领导干部执行能力、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廉政能力等方面开展审计,实行打分评议量化考核,杜绝审计报告无问题、审计建议没有针对性等现象。同时,定期组织审计评估,对每个项目的目标实现、实施质量、投入产出、成果开发等内容分析评估,进一步查找不足、把控质量。精准总结评价。每轮审计结束后,针对领导干部履责情况、存在主要问题及履职风险点三部分,每名领导干部形成一份内容精炼、问题精准、责任清楚、评价恰当、特点鲜明的“精准画像”,报市委、市政府及市纪委监委和组织部门主要领导审阅。目前,市本级出具审计画像6批次48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均作出批示。
  融入干部监督,确保结果“用得好”。市审计局通过开展“精准画像”,为领导决策、选人用人提供重要参考,有力促进了领导干部干净干事、担当作为。增强组织部门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坚持“画像”与识人相结合,通过“审计画像”,组织部门能立体化了解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工作作风、廉洁从政情况;坚持用人与审计相结合,组织部门把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放入干部个人档案、写入干部考察材料、纳入干部管理平台,力求做到先审计后选用、未审计不选用,防止“带病提拔”。促进领导干部用权规范性。市审计局立足早提醒早防范,通过任前责任告知、发放典型案例汇编等方式,对领导干部用权行为及时预警;对系统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审计部门分析查找制度性漏洞,在“精准画像”时提出针对性意见,切实增强领导干部履职意识、制度意识、责任意识。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精准画像”集中反映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决策水平、依法履职能力,市委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有严重问题的予以扣分或否决;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为积极作为、廉洁履职的干部撑腰鼓劲,提高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