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中联:咬定“青山”不放松

(2023年12月06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方文婷
  很多人提起石灰石矿山和水泥产业,会将其与灰白萧瑟、传统落后等词语联系起来,但当记者走进青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后,看到的是却是一幅绿色、智能的美好景象。矿车有序穿梭于矿山之间,山体不见光秃、空中未有粉尘,“矿”上风光独好。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以科技赋能绿色发展,为灰白世界“增彩添色”,青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正在追逐着绿色发展的浪潮,乘“双碳”战略东风,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逐绿前行,动能澎湃。
  如何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优发展?
  构建“水泥+”绿色低碳产业链
  向新向绿的发展战略,体现在每一个生产环节。
  青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依矿山而建,矿石一经开采,会直接通过密闭传送带运往生产车间,正式进入加工阶段。“在运输过程中,公司通过优化货运物流网络、改善物流条件、引进绿色无人驾驶矿车等举措,降碳减排。”公司副总工程师姬中全表示。
  多年来,企业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投资2000余万元修复破碎山体、植树造林,2014年成为第四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2020年被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
  沿着生产链向下探索,青州中联在替代原料、燃料效率、能源利用率、装备升级、上下游一体化联产降碳等领域积极实践推进,构建绿色产业链。
  比如,熟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在经过铺集、提纯后,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行业;水泥、熟料生产剩下的废石,也可用于骨料生产……将每一寸资源利用到极致,目前,青州中联已经构建出了8个产品的绿色产业链。
  “公司通过全面启动‘水泥+’战略转换项目,创新构建出了一体化的绿色产业链,各类工业副产品、废弃物、废水等在水泥生产中得到了综合利用。”姬中全表示。
  青州中联通过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绿色发展根基,以产业绿色化助推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航道,产业绿色化正成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技术迭代,赋能低碳发展
  技术创新是实现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突破口,要想实现“双碳”目标,核心技术攻关尤为重要。11月17日,青州中联协同创新中心内,研发人员正在进行特种砂浆、透水混凝土等新材料配方研发,尝试进一步拓展产品品类,扩大企业市场竞争力。
  “这些年,公司逐步搭建起了完整的创新管理体制,主要以两化融合、节支降本、环保减排、产品创新、资源利用、工匠技艺、产业链延伸等作为主攻方向,展开技术攻关。近三年以来,公司研发投入占比销售收入保持在3.56%以上。”姬中全表示。
  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激发绿色低碳发展新活力。
  ——技改降耗,加快绿色转型。用磁悬浮风机代替效率低、能耗高、噪音大的罗茨风机,进一步降低生产能耗……在改进生产工艺、更换生产设备的过程中,绽放企业发展新气象。
  ——“云”上赋能,智造转型。搭建商混ERP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混凝土ERP信息系统、手机端系统、综合管控系统等,实现商混销售、生产、供应、物流等全业务资源共享,以智慧赋能,锻造绿色低碳竞争新优势。
  ——技术攻关,“绿色成果”满目新。目前,青州中联共计完成各类技术创新研究项目260多项,累计获得省级以上技术创新成果奖60项,加快技术成果落地,不断提升企业产品优势,市场竞争力一路飙升。
  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青州中联以创新思维谋篇布局,推动传统产业再造升级,全面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加快重塑竞争优势,逐步实现“老树发新芽”。
  大手笔上新,助力绿色转型
  青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二氧化碳全氧燃烧富集提纯示范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参建人员正以“满弓”状态掀起大干热潮。截至目前,项目土建工程已完成约90%,安装工程完成约30%,设备到场80%,各子项工程正按照工程计划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项目采用‘全氧燃烧+VPSA提浓+PTSA净化+低温精馏液化提纯’组合技术方案,集成应用最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装备,将二氧化碳浓度由常规的20%至30%提升至75%以上,有效降低碳捕集成本,与常规化学吸收法相比,单位二氧化碳制备成本可降低约25%。”姬中全表示。
  作为目前国内水泥行业规模最大、省内首套水泥板块碳捕捉利用项目,该项目已被列入首批全国建材行业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
  “该项目由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上海凯盛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攻关,后续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多行业。计划明年1月投产,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亿元。”姬中全表示。
  革新绿色产业链、持续绿色技术攻关、大手笔上新项目,着力构建全链条绿色制造体系,青州中联走出了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向绿、向新、向高端,传统产业蝶变升级,动能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