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王忠正)“从一棵树到一个家”“从一块石头到一粒药片”……这是寿光全产业链创新改革带来的产业再升级;原来一对夫妇能种植2个70米的大棚,到现在可以管理3个200多米的大棚,劳动力节约40%、亩产效益提高30%,“数字+”工程改革赋予了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义务教育入学服务、“社保卡一卡通”“百姓购房通”“身后一件事”等一批便民利企改革的落地,则大大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如今,一项项涉及各行各业的“集成式”改革,正成为寿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集成改革,本质就是集成项目、政策、要素、力量,发挥各项改革措施的联动效应,更好推进改革。对此,寿光市深入聚焦“争试点、做示范、打品牌”攻坚主线,串联相关改革内容,使之变成环环相扣的链条,形成改革整体效应,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改革经验被中央改革办推广,打造的改革典型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山东省改革品牌。
为变“各个击破”为“系统集成”,寿光拿出了“关键一招”,即重点抓好三个“提升”,分别是在思想层面提升改革主动意识、在干部层面提升改革担当意识、在工作层面提升改革争先意识。从2021年开始,把全面深化改革纳入寿光每年的重点突破事项集中攻坚;从2022年开始,创新开展了“看项目、看亮点、看变化,比士气、比干劲、比作风”竞赛,实行一季度一打分评议;从2023年开始,又在推行改革专员制度基础上,各镇街、各部门单位全部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推动改革工作全面发力、纵深推进。
好干部是改革大船的掌舵手。寿光把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按照“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两抓”定位,由该市市级党政领导领衔推进改革创新事项,各部门单位“一把手”带领改革专员至少打造1项改革品牌,各镇街党委书记牵头谋划“用改革思维解决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的改革创新事项,以此全面凝聚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
“在改革过程中,针对单兵突进、碎片化等问题,寿光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找准切入口,围绕一项目标、破解一系列问题、协同推进一揽子改革,实现了工作成效叠加,形成了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局面。”寿光市委改革办副主任张鹏说,通过从“事”向“制”“治”“智”的转变,增强了相关改革之间的衔接配套,形成了前呼后拥、整体推进的新格局,也有助于打破跨部门、跨区域合作障碍,统筹人才供给、科技服务、资金支持、数字支撑体系。
一揽子改革措施的协同推进,为寿光上下架起了更加稳定、更加严密的集成改革“四梁八柱”,一处处发展巨变逐步呈现,一项项惠民红利不断释放,正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