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军
春天,山花烂漫,草长莺飞,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一年之计在于春,母亲抓住春天的时机,在春天的沃土里尽情地耕耘播种。
母亲先知春天到来的,是那个挂在墙上的日历牌,母亲在小寒大寒节气里,早已翻到了立春的时节,把立春那天牢牢记在心间。刚一立春,母亲就带上篮子,拿着镰刀,走进田野里,这时,有些荠菜已经挣脱了严冬的束缚,换上了春天的礼服,支棱着生长在麦田里。母亲弯腰直腰,剜挖并用,一会儿就把空空的篮子填满了。回到家里,淘洗、剁碎,加上油、盐、葱、姜,用煎饼裹起来,在鏊子上给我们烙出一张张荠菜煎饼。我拿起美食,狼吞虎咽起来,甚至占有了母亲应得的那一份。
接下来,母亲把冬天请进温室的心心念念的花儿,又挪移到天井里。因为母亲知道,有些花儿早已嗅到了春天的讯息,要及早让它们享受大自然、沐浴在大自然中。母亲还勤快地给这些花儿松土、浇水、施肥,摘掉那些黄叶子,俨然像给心爱的女儿梳妆打扮一样,让它们乘着春天的兴致更好地生长,让枝青叶绿、杆壮花红。因为这些花儿是庭院里最好的装点,是空气最好的净化,最能为母亲劳累时解乏。
那片菜地,经过秋冬“战场”的洗礼,一派萧条狼藉,需要重新布局清理。于是母亲先拔掉那些残败的枯草,搂掉那些剩下的萝卜缨子、白菜帮子,然后用镢头深翻土地,让沉睡了一个冬季的土壤重见天日。人需要阳光,土地也需要阳光,母亲懂得这个道理。这样,让泥土晒了几个太阳之后,母亲就开始整平、步垄、调畦。母亲种菜都是有盘算的。总体上要做到种类尽量全,因此,她把不大的菜地分成十几份,小春白菜必须有,小油菜也不能少,红萝卜得种,芥菜也不能缺席,黄瓜、柿子这些大众菜,更是餐桌上必须的,也要占有一席之地。无法占一个畦子的,比如辣椒、茄子等,母亲就预留下田垄的地方。当然,这些蔬菜要按照相应节令来安排。有的早,有的晚,有的需要自己育种,有的可以到邻家剜苗。总之,母亲把春天当做了一块画板,不失时机地画上各式各样的图案,显色不同,形状各异,但错落有致,美观新鲜。我想这是一个对春天挚爱的人,才能用画笔画出这样胸有成竹、蓬勃葳蕤的画卷。
母亲很忙,因为她知道春天会不经意地悄然而过。她要为北归的燕子收拾好进屋的通道,这样燕子就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室内,在房梁上垒巢穴。母亲还要去大街上,买回几只小鸡、小鸭、小鹅,因为家中离不开它们的参与,喂养它们虽然辛苦,可是它们不仅给庭院带来了不同的声音,还带来了欢乐,那是农家人的“银行”。刚买回的小鸡,黄绒绒的,“叽叽”地叫着,为了防春寒,母亲把它们放在一个纸箱子里,甚至到了晚间要放在床头上,伴着它们的“叽叽”声,进入梦乡。
说着说着,到了植树的时令,母亲会在房前屋后,栽种白杨、榆树等树木,白杨能遮阳,能让夏日逞强的太阳像泄了气的皮球。有了榆树就能吃到榆钱糊糊、榆钱窝头,那是农家人不变的口味。当然,母亲还要栽种几株香椿,香椿芽、香椿叶又是农家人春天里最好的菜肴。
母亲还抓住春天的边角料,把我们不穿的破旧衣裤拆洗干净、晒干,一摞摞地收拾好,为夏日纳鞋底做好准备。
整个春天,母亲忙得“脚打后脑勺”,伴随着日出日落、花开花落,她的那些希望和快乐就不断地飞扬到我们的跟前。而她会把自己的更多关于春天的故事,分享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于是又收获了一种人生的幸福。都说仁者寿,智者乐。而母亲的寿和乐,都与春天有关,是春天给了她长寿和欢乐。
母亲的春天,是一部书,让你终生品读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