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花·瘦竹

(2024年11月29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钟读花

  花疏,花密,各有其美。但于我,倒是更喜欢花疏,或者说疏花。
  花过于密集,即拥挤;花艳花肥,本就热烈,若然一旦拥挤,便就愈加喧闹,炫目的灿烂,霍霍如烧,灼人眼目。于是,一颗心,就难以安静下来。
  心浮气躁,常常是喧闹所致。
  春天,看桃花,大片的桃园,红艳一片,滚滚涌涌,有气势、有力量,又绚烂,固然是美,但我却更喜欢那些乡野野桃:一株一株,星罗棋布,布散于山岗、埠头、沙地、河岸,乃至于岩石缝隙间。
  相近者,如淑女闲话;远离者,似顾盼相望。疏落间,别具风致:眺而望之,淑女窈窕;近而就之,肤泽芬芳。美在情味中。
  行走于乡间,夏日,最见花事。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有篱园,篱笆插就,藤蔓满架。篱笆间隙地,则遍植草花。草花栽种,很少成排成行,规规矩矩,大多零星散落、高低俯仰。零落,就形成一种布散之美;高低,则成就一份参差风致。于是,篱园所彰显的野趣也就浓了。
  小时候,每年的七夕节晚间,总喜欢蹲在这样的篱笆下、草花间倾听,根据老人们口中的传说,倾听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喁喁情话。蹲坐间,“情话”虽然没有听到,花香倒是氤氲一身。弄花香满衣,衣袂生香,确然如此。
  多年之后,回顾,尤觉甚美。
  花,宜疏;竹,则宜瘦。
  我不喜欢江南那参天如树的大竹,感觉似莽汉,把竹本该有的那份韵致,全给败光了。我喜欢瘦竹,粗如手指,挺挺然,风中摇曳,别具一番风致。
  于乡间居住的那几年,我在庭院近西窗处,栽植瘦竹一蓬。几年下来,孳生勃勃,荫荫一地。白天,看竹色,观婆娑;晚间,则赏竹影,听竹声。
  竹瘦,竹绿。竹的瘦,劲道、挺秀、风姿翩翩;竹的绿,是一种瘦绿,那份绿中蕴藏着一股激射的力量,仿佛随时都会箭响冲天。最是明月夜,竹叶流光,竹影筛地,明亮处,斑驳如残雪;阴暗处,幽微似残梦。一夜细雨,雨洒竹叶,轻微的“唰唰”声,像一首低吟的乐曲,触动着人柔软的内心,感觉婉约极了。
  疏花,瘦竹,多所宜。
  宜徜徉。于疏花间,瘦竹边徜徉,抬头看花,垂首闻香,不仅衣袂生香,人的内心中,也流淌着阵阵花香。竹色莹碧,瘦瘦然,摇曳生姿,顾盼间,竹有风致,人自风雅。疏花、瘦竹,人在徜徉中,便多了一份风流和清韵。
  宜品茶。花间品茶,随手摘一朵花,放入茶杯中,茶中就多了一份自然的清芬;一口口品着,人的内心里,便花朵绽放。
  我有一位初中语文老师,民办转正,文化水平不高,但品位不俗。他家住农村,家中有一西园,西园中遍植瘦竹。他曾多次邀我们品茶,夏日,就在西园瘦竹间。
  青石板为桌,碎石块作凳,几人围桌而坐。每次,老师还专门准备几样茶食,如:瓜子、核桃仁、豆腐干、小点心等。师生,边品茶,边闲话,融融泄泄,那种美好,真真叫人难忘。
  有一次,品茶,是在黄昏。夕阳残照,蓦然间,铺洒竹叶间,但见浮光泛泛,竹叶流光,风来竹摇,满园瘦竹,星光灿烂一般,一派华丽……那份美,是刻骨铭心的。那日的茶,也似乎格外香韵缭绕。
  至今思之,犹觉惊艳。
  宜读书。明人吴从先《赏心乐事五则》,其中,有一段文字曰:“读《山海经》《水经》,丛书小史,宜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而约缥缈之论。”其实,放在今天,我觉得疏花、瘦竹下,读书,更宜读明人小品,读清人笔记,读现代人之随笔、美文,要“闲适、雅致,有品位”,如此,方对得起那疏花、瘦竹的美好。
  好景,好文,相得益彰,二美并焉。
  疏花、瘦竹,美在物象、风景,美在风致、情韵,更美在懂得赏鉴这份风致、情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