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井镇:“片区化”汇聚发展新动能

(2025年06月29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井镇腰庄村街景。   <游客在五井镇马庄村体验漂流项目。
  □本报记者 付生
  通讯员 李健 王旭东 文/图

  炎炎夏日,临朐县五井镇马庄村的石河漂流项目游玩热度持续升温。一条条载着游客的橡皮艇顺流而下,水花飞溅间,艇上的欢声笑语不断,到了漂流终点,游客们有的开始找地方休息,有的则走进漂流项目游客服务中心的五井文创馆选购文创产品。
  “这些小物件体现了我们当地特色文化,比如带有柿子元素的手链和玩偶,缀着流线状柿蒂装饰的背包等,都深受游客的喜爱。”游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叶介绍。
  一件手串,一个玩偶,价格不贵,寓意深远。记者了解到,这些文创作品,很多来自于五井镇隐士村。
  “以前,我们主要卖柿饼,后来开发了系列文创产品,但一个村的流量很有限。石河漂流等周边村文旅项目的兴起,让我们发现了推动产业对外交流和产品销售的新平台,借助镇上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契机,逐步实现了与相关村的产业联片、融合发展。”隐士村党总支书记赵军说。
  赵军所说的示范片区,是五井镇以“片区化推进、组团式发展”为突破口,围绕打破村庄界限、融汇山水资源、融合推进发展等,打造的“八岐山下·金柿山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用文旅项目吸引游客,用文创作品服务游客,这个巧妙的组合,恰是示范片区发挥作用的一个缩影。
  五井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赵岩告诉记者,这个镇虽然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厚重,“五井全羊”“五井柿饼”等享誉全国,但在过去,各村基本是“单打独斗”,隐士柿饼受季节影响大,石河漂流项目相对单一,石峪民宿“藏在深山无人识”……这些问题影响了各村的发展。
  如何进一步推动优质资源转变为发展新动能?去年以来,五井镇按照“连片规划、体系完善、品牌打造”的原则,对相关村庄统筹规划打造“八岐山下·金柿山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探索出一条“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东、乡村变景区”的共同富裕新路径,带动全镇年游客量突破3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近2000万元。
  “我们成立镇级资产运营公司统领全局,形成‘镇统筹、村参与、市场化’架构,既立足各村实际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又以示范片区建设为抓手,实现资源共享、产业联片、融合发展。”赵岩说。
  在五井镇马庄村,因“河”施策发展旅游,着力打造集生态旅游、拓展运动、溯溪玩水、避暑休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特色旅游胜地,全长约6公里的漂流吸引游客前来“打卡”。
  在五井镇腰庄村,以全域旅游理念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同时大力发展节会经济,举办桑葚、蜜桃采摘节等节会,不仅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还成为乡村旅游的“引爆点”。整个示范片区依托各村特色产业,发挥资源叠加效应,打造了以柿子等地方文化、漂流等旅游项目、民宿等富民产业、文创等特色产品相组合的产业引擎,推动资源资产价值得到充分显化。
  如今,五井镇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已然破茧成蝶,文创展厅人气爆棚,特色产业活力强劲,基础设施全面升级,人居环境焕新“颜值”,群众钱包更加鼓了起来,脸上洋溢更多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