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晓强
6月23日,走在昌乐县乔官镇于家山前村,只见南瓜产业希望迸发、秀美乡村生机蓬勃、村民脸上幸福洋溢,处处蕴含着发展的潜力……于家山前村的发展变化,映照出乡村振兴带来的希望与活力,更是潍坊市融媒体中心驻村“第一书记”潘恩帅扎根乡土、肩负使命的为民情怀。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潘恩帅作为“第一书记”,深刻认识到村级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工作伊始,便把党建贯穿到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基层治理等各领域全过程。他强化村党支部建设,与村“两委”班子共同出主意、想办法,不断凝聚党支部力量。
潘恩帅严格组织落实党员积分制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党支部党组织生活制度,参加“主题党日”活动、带头讲党课、带头交流讨论;确定每月第一周星期三为“党员活动日”,指导村“两委”班子规范执行“四议两公开”,党务、财务、政务公开制度得到落实,赢得了群众满意。驻村以来,累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人才10余名,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于家山前村成立山前丰源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并与山东齐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种植南瓜、草莓、西瓜、西红柿等。
驻村伊始,潘恩帅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带领村民将村内60亩闲散土地清理完毕,建成高温大棚12个,同时邀请中国蔬菜产业研究院专家对南瓜种植进行指导,积极联系收购商对接活动,增加村民收入。
“在潘书记和村‘两委’干部共同努力下,我们村走出了一条‘内源式’可持续致富之路,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双提升’,让村集体和更多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于家山前村党支部书记于勇说。
潘恩帅始终把为村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不拘小事,点滴做起,成为村民的贴心人。从陌生到熟悉,潘恩帅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村串户访群众,今年春节前夕,他为村里80岁以上老人送去大米、花生油、鸡蛋等慰问物资。了解到村内老年人较多,潘恩帅便主动联系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专家团队来村义诊,把义诊车开进村里,让村民足不出户享受到全方位医疗服务。村内排水沟积水问题同样是潘恩帅的挂心事,他积极利用“第一书记”帮扶项目衔接资金20万元,用于村里主要道路排水沟整修提升,现在的排水沟渠道已是焕然一新……看着如今村内情况一点点好起来,潘恩帅脸上笑容也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