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课堂

(2025年06月29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徐军民

  青云的麦子终于等到开镰收割。
  一大早,学校后勤在为收获忙碌着,草帽、镰刀……该有的工具一样不少。下午,初一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入麦田,开启全新的劳动体验。
  割麦子、捆麦子、拾麦穗;打场、扬场、晾晒、归仓……每一个环节孩子们都无比新奇。“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辛苦在这一刻得到了切身体验,“粒粒皆辛苦”的内涵也在这一刻得到生动诠释。“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的孩子们终于在身体力行中懂得“物力维艰”的真正含义。
  收割小麦,学校只拿出一小部分作为劳动实践,大部分使用了联合收割机。在机器的轰鸣中,孩子们欣喜地看到机械化作业带来的便利:一垄垄麦子卷入机器,饱满的麦粒即刻便筛选出来。当孩子们听到“一辆大型收割机,一天就能收割上百亩地”时,其所带来的震撼远超劳动的辛苦。
  通过这节“麦田课堂”,让学生们明白:从农耕文明的镰刀、碌碡、簸箕等,到工业文明的联合收割机,工具的革新与进步正反映了知识的积累和智慧的生成对社会生活的巨大作用。通过这样的课堂,让学生们不仅仅能体验劳动、感知劳动、尊重劳动,更重要的是在劳动中,培养他们对于知识作用的认知,真正懂得学习的意义。学习的终极意义就是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以持续自我优化去不断挑战过去,优化现实生活,追求更加便捷、精准、高效的未来。
  麦子颗粒归仓,麦田里是收获之后的空旷与寂寥,空气里弥漫着秸秆的清香和麦粒的甜味,一群鸟雀呼啦啦飞来,提前享受着新麦的盛宴。围墙内,在每一间教室,“麦田课堂”还在继续着它的使命,在季节轮回中唱着新歌。
(作者单位:安丘市青云双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