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晓晴 文/图
夜幕低垂,潍城区玉清街白浪河桥下灯火渐亮。72岁的孙大爷拎着乒乓球拍走向新铺的塑胶场地,球友们早已在此等候。“以前这地方被围挡圈着,里面堆满了垃圾,谁能想到现在成了运动、遛娃的好地方。”不远处,孩子的欢笑声和着欢快的广场舞音乐,在温热的晚风里漾开。
这场发生在城市肌理间的悄然变革,源于我市今年启动的“拆围透美”专项整治行动。城市围挡本为临时之需,却在不少区域演变成“久围不拆、围而不建”的顽疾。面对这一城市治理难题,我市以“拆围透美”为突破口,展开了一场刀刃向内的空间开放革命。
铁腕攻坚破解“围堵”之困
“吉祥街上这处围挡拆了,开车路过时视野豁然开朗,连心情都跟着舒畅。”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对寒亭区吉祥街渤海路至志远路路段的变化感触颇深。这处曾经被围挡围住的城市空间,现在已变成通透的景观长廊,城市界面豁然开朗。
“久围不拆、围而不建”的城市围挡,不仅占路占绿挤压了公共空间,也因脏污、破损影响了城市颜值,滋生安全隐患。今年2月份,我市以“拆围透美”专项整治为突破口,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
高位推动成为破题关键。市城管局牵头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将整治行动列入年度城市管理重点工作,印发专项通知,定下“拆除一批、提升一批、规范一批”的目标。同时,通过建立“市级统筹、区级主责、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专班每周督导检查,每月通报进度,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各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迅速行动,组织对城区范围内所有围挡进行拉网式排查,并形成工作台账,明确责任人及整改期限,以“清单化管理、销号制落实”强力推进,排查出的113处需整治围挡全部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为后续攻坚奠定了基础。
“拆围透美”唤醒“沉睡”资源
这场空间革命的核心,在于还空间于民、服务于民。
潍城区玉清街白浪河桥下空间的蜕变极具代表性。整治前,这里被围挡圈成卫生死角,“僵尸车”横陈、垃圾成堆。如今围挡拆除,乒乓球台、儿童滑梯依次排开,一处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高效运转,周围居民纷至沓来,休闲、健身其乐融融。
经济区鸢飞路民主街至清源街路段改造则彰显功能升级智慧。拆除围挡后,道路实施两块板改造,智慧路灯进行“多杆合一”改造,公交港湾与公共自行车点无缝衔接,城市交通愈发高效便捷。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城区已拆除围挡79处,累计释放公共空间16068平方米。拆掉的是一块块钢筋铁皮,透出的是民生温度与城市活力。
精雕细琢扮靓城市界面
并非所有围挡都需“一拆了之”。整治行动中,城管部门对保留围挡实施“一围一策”提升,将“视觉障碍”转化为“风景亮点”。
坊子区金山街与渤海路交叉路口,焕然一新的围挡让人眼前一亮:公益广告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既界定了施工范围,又成为展示城市文明的窗口;凤翔街与曲江路交叉路口,陈旧的铁皮被新型装配式围挡替代,外观整洁美观还能循环利用,生动诠释着绿色施工理念。
寒亭区吉祥街的蜕变更为系统。当地结合全要素示范路建设,在两侧施工围挡拆除后,同步推进绿化补植、管线规整、立面改造,沿街商铺统一更换牌匾,漫步其间,步移景异。“以前路过总觉得灰蒙蒙的,现在绿树成荫,看着就敞亮!”市民刘先生的感慨,印证着“拆围”与“透美”深度融合的显著成效。
如今,28处提升改造围挡陆续蜕变,成为点缀街头的风景线。
功能重构织密便民网络
高新区东风东街与北海路交叉口的林下空间,是“拆围透美”惠民的生动注脚。穿过“松林小径”,健身区里年轻人正在锻炼,“趣玩林间”有孩子追逐嬉戏,“松林客厅”里几位老人悠闲聊天。
奎文区则以整治行动为契机,精准对接民生痛点,因地制宜改建精巧别致的口袋公园:走进北宫东街与文化路路口西南角,昔日遮挡脏乱场地的围挡被拆除后,因地制宜设置口袋公园,健身步道绕着景观小品蜿蜒,休憩座椅旁种满樱花、萱草、矾根,成为周边居民遛娃、下棋的好去处;卧龙东街与虞河路交叉口长期“围而不建”的场地,经整改提升后变身为“太阳城潮汐市集”,傍晚时分商户有序进场,生鲜、手工艺品摊位一字排开,好不热闹。占道经营难题得以化解,居民购物需求获得满足,市井烟火与城市文明在此和谐共生。
“拆围透绿”的本质是让绿色与便利深度融入市民日常。
拆的是围挡,透的是美景,聚的是民心,美的是生活。从玉清街白浪河桥下的乒乓脆响与童声欢笑,到北宫东街口袋公园的闲适悠然,再到虞河路上潮汐市集的炽热烟火,“拆围透美”悄然重塑着城市的容颜,也重新编织起人与城的亲密纽带。随着整治行动的持续纵深推进,更多“沉睡”或被遗忘的城市角落将陆续被唤醒、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