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光耀
潍坊文物何以频频亮相央视?源自这片土地历史文化之厚重,文物载体之丰富。潍坊象化石、山旺古生物化石、龙山文化遗存、亚醜钺、战国齐法化刀币与刀币范、龙兴寺佛教造像、赵秉忠状元卷……一件件文化瑰宝、一处处文化遗存,让潍坊的历史文化脉络清晰可见,也让观众开启一段段今人与古人对话、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文化自信之旅。
但陈列于博物馆的文物,不应只是展览之用的“束之高阁”,而应顺应时代潮流,让文物“开口说话”,用可视、可听、可感的全方位体验,让广大游客和市民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探求历史过往,感受文化厚重。
在网络短视频平台上,一张秦始皇陵兵马俑照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就可以用惟妙惟肖的表情和令人忍俊不禁的方言,“说出”一段兵马俑背后的故事。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博物馆文物也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实现真正的开口说话,在网络上走红。把博物馆搬上网络,让文物跟观众虚拟对话,通过科技赋予文物“开口说话”的能力。
让文物“活起来”,还可以深挖文物的历史背景、故事传说,利用情景剧、场景再现等方式,让游客和市民“身临其境”,“穿越”回那段古老的历史岁月,触摸历史的脉动,彰显文物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立体的百科全书,丰富的馆藏资源就是无尽的财富。博物馆可通过创新展陈方式,联合外地精品文物举办展览等,跨界融入研学、教育,让文旅深度融合,既可以寓教于乐,还能有较可观的经济效益。
如何让馆藏文物“走出”博物馆、“飞入”寻常百姓家?相对于带不走的文物,带得走的文创产品可以满足游客的遗憾心理。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融入现代创意理念、培育活跃的文创市场,让文创精品不只是旅游纪念品,还富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化教育意义。
讲好文物故事、传播潍坊声音,需要让文物“活起来”,缩短距离限制、消除情感差异、融入动人故事,使文物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真正“活起来”“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