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理论

潍坊历史名人

(2025年08月08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冯琦    (资料图片)
  冯琦(公元1558年-1604年),字用韫,号琢庵,临朐县人,冯裕的曾孙,明朝礼部尚书。他匡世济民,敢于针砭时弊,具体反映在其《矿税疏》《中使酿衅疏》等皇帝奏章中。于慎行在《宗伯集》序中对此大加赞赏。

冯琦
  冯琦是明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历任编修、侍讲,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后卒于官,赠太子少保,谥文敏。其生平,《明史》有传,其著作有《宗伯集》81卷,内收诗歌300余首,记、序百余篇,奏、对、策、论百余篇。冯琦作诗,好五古、七古,崇尚“乐府”“建安”之风。其游记文章,仿东坡笔法,善叙事、抒情,寓哲理于其中,如《游冶源记》《游石门山记》等。冯琦长期官居显位,涉政事,因而留下不少向皇帝进言的奏章,成为冯琦作品中带有深刻政治见解和思想内涵的组成部分。其《肃官常疏》,陈述当朝官场腐败之风,指出“士大夫精神不在政事,国家之大患也。”列举祸患之表现,条陈贪污之手段,分析治理之不易,论据确凿,说服力强,并提出治理腐败的具体措施。他向皇帝直言进谏:“有才无守者,不得滥与荐章;已列脏迹者,不得止拟降调……后来勘问,定须明正法典,勿致曲为宽纵。”
  (资料来源《潍坊历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