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自古以来就与古琴渊源极深,相传远古时期,舜作五弦之琴,歌南风以教化臣民,而史家一般认为舜是潍坊诸城人。至近代,著名琴家王心源、王冷泉、王心葵先生都是潍坊人,其古琴制作技艺也一脉相承。
古琴制作技艺流程:
1.选材:古琴的制作首先对材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古琴由琴底、琴面两部分胶合而成。制作古琴底板用梓、楸等硬木,面板一般用桐、杉类较软的木料,而且是经多年陈放为最好。
2.面板的制作:古琴面板板材要求一般长1.23米,宽约21厘米,厚5厘米左右。面板边缘厚度1.5厘米。岳山至琴头边缘处距离为8至12厘米,岳山高度一般为1.5至1.7厘米。雁足处需留大约4厘米宽。琴腹内与龙池、凤沼位置对应的地方要求隆起,称为纳音。
3.琴腹的制作:面板正面制作完毕后,开始制作琴腹。首先根据尺寸画出琴腹的范围线,留出雁足、项实等位置的实木。
4.底板制作:底板木质要求比面板硬度高些,厚度一般为1至1.5厘米,可根据木质的软硬程度调整其厚度。
5.合琴:面板、底板做好并试音满意后,就可以将面板、底板黏合在一起了。合琴用的胶一般为动物胶,鱼鳔胶是首选。
6.刮灰胎:灰胎是分多次刮到琴体上的,先上道粗灰,待干了之后,用砂纸磨平,再上一道中灰,等其干了之后,再用砂纸磨平,最后再上一道细灰,等阴干后用细砂纸磨平便可。
7.附件:灰胎磨好后就可以安装附件了。古琴附件包括岳山、承露、轸池板、琴轸、冠角、雁足、尾托、琴弦、琴穗等。
8.上漆:整个琴体灰胎打磨至表面平整、试音无沙音后就可以上表漆了。上漆要有先后顺序,一般来讲,开始上漆时应该上浓度较低的大漆,这样能让大漆更好地渗透到已经磨好的灰胎子里去,增强灰胎的坚固性和大漆在灰胎中的均匀性,上大漆时要等前一遍大漆干透之后方可继续。之后再开始上浓度稍大的大漆,这样才能使漆的表面光洁。
9.调色:琴体颜色可在上漆的时候依自己喜好添加不同颜料而改变。比如可通过大漆调适量朱砂涂抹琴身,可使琴面颜色为红色;如果想得到一张黑色的琴,可在大漆中加入黑色颜料。颜色的深浅等可先在废木材上做涂刷试验,直到调出自己喜欢的颜色为止,然后在琴上上漆便可。
10.调整岳山和龙龈的高度:古琴上完漆,干了之后,便可着手上弦试音和对岳山、龙龈高度的调整。上弦试弹的目的是为了验证面板的平整性。而岳山、龙龈高度的适当修整是为了弹奏时不会因琴弦距离琴面太高而抗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改善琴的音色。
11.上弦:上弦时先将绒扣头从琴底板绒扣孔中穿插到琴面与岳山平,再将打好的蝇头的琴弦弦尾一端穿入绒扣并拉到蝇头处。上弦时一般将琴头竖在地面上的软垫上,琴尾向上,雁足向外,琴面右侧附靠胸前,使弦尾一端过龙龈,再过雁足。用软布团缠住弦尾,将琴弦紧贴底板,从下向上顺卷数圈近至雁足处。随后左手扶住琴尾,右手握住卷着琴弦的软布团用力下拉弦。待确定音高基本符合要求后,右手将琴弦紧贴底板缠绕在雁足上。琴弦在缠绕的过程中,开始的二至四圈非常重要,须圈圈相压,以固定弦的张力。最后将剩余的弦尾穿夹在琴背与弦之间或两弦之间拉紧即可。安装完毕后就需要将琴的七条弦调整音高,调好后一张琴就可以使用了。
(据《潍坊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