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贵
在我的老家安丘,早就听说“天下无二坊,除了兖州是庵上”的故事。近日,青岛的文友来辉渠做客,便约上几位作家一块陪同去庵上村参观石坊。
这座节孝石坊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看护石坊公园的人介绍,当年村里的大地主马宣基的儿子马若愚,跟诸城北杏村王翰林的女儿王秀诺定下终身。结婚之日,突降大雨,迎亲队伍回村时,已过了拜堂时辰。马家老爷认为这不吉利,就将两人分开。新郎马若愚从此一病不起,不久不治身亡。王秀诺则留在马家以长媳身份侍奉公婆十几年,29岁时郁郁而终。邻里称她“奉亲守志,节孝两全”。马若愚的弟弟马若拙为纪念嫂子的忠贞,花巨资修建这座节孝坊。据说,仅从20公里外的山上运石材就用了4年,一些巨石重达几吨,只能利用冬天沿路泼水结冰,或用滚木的办法运达现场。
现在,政府为了保护好石牌坊,搬迁了6户居民,四周设置了护栏,建起了石坊公园,公园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坊坐西朝东,通高约12米,宽9.35米,两面均刻“圣旨”二字,正楼匾分别镌刻“节动天褒”“贞顺留芳”楷书大字。题字传说是高密翰林单兰亭所书。石坊采用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等多种技法,堪称石雕中的艺术精品。
相传,石坊的创作者是扬州的李克勤、李克俭兄弟,带领徒弟8人花14年时间设计雕刻而成。石坊建完后,两人被请到兖州一姓范财主家,几年后刻了一座更为完美的石坊。喝停工酒当晚,财主怕再有石坊超过他家,便毒死了李氏兄弟。李氏兄弟一生只刻过两座石坊,可惜兖州石坊在1966年被毁,连一块完整的石头都没留下。
历尽百年风雨,庵上石坊曾多次惨遭浩劫。抗日战争时期,石坊中的“贞顺”二字被日本兵炸了一缺口。村里的老人说,当年日本兵打听到抗日英雄周复的队伍驻扎在此,就用小钢炮对准石坊开炮,石坊岿然不动,就冲坊上的小狮子开了一枪,把狮子头打落地上。
庵上石坊是中国现存1400多座石坊中最为精湛的艺术瑰宝。随着时间的流逝,王氏与马家的故事渐渐变得模糊,但那些爱恨情仇,依然在石坊的见证下,如村前的河水静静流淌。
微风拂过牌坊檐角,风铃“叮叮咚咚”响动,这声音仿佛从遥远的时光深处而来,诉说着石坊下无声的悲痛。